2014/11/28

声音的姿态

 如果细心把一首歌听出耳油,歌不只是种音乐,不只是好听与不好听,也不只是一种感情、思想,或是一种抒发、表达方式,歌是一种声音。但,声音却是除地球以外,真空宇宙里绝无仅有的物质。

网络以光速在不断发展,人人下载歌曲随手可得,做音乐的,却偏向为公司赚取盈利,乐坛竞争对象如雨后春笋,每天窝在录音室里不断把创意掘底。曲风虽然号称独特,但替代性反而高了,歌曲的选择性太多,听众变得只“为听而听”。

为听而听……于是,忘了“声音”是什么。

音乐,是人类透过艺术方式把声音改造,未经“包装”的声音,是最原始大自然里的元素,无形地存在于氧气世界。同是活在大气层底下的人类,是有幸听见此物质的生物。它以自然的姿态出现在人类想象中,能听见,碰不到,看不见。声音,本性单纯,靠氧气活命,是大自然的呼吸。

声音,是有姿态的。

夜深人静时,不妨让音符由耳机与心交响,只有心厢里声音才化作有重量的物质,在五脏六腑里牵动灵魂,让思想与感情随声音起伏。排除白天里一切噪音、杂音,遑论悦听与不悦耳、有益无益,应该好好感受一下存在这世界里的“声音”,它是无形无态的,人却能感受的唯一物质。

人类也许听过世间所有声音,但却没有听过“最原始”的声音。也许,听觉本来很发达,随时代进步,高楼大厦越建越多,挡去了传自远方辽阔平原自然界的声音。如雷暴跳的摇滚乐、撕破耳膜的电子音乐、抒情歌、饶舌,已是如今听觉所剩的幸福。

2014/11/27

深度的生命

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來不曾以「長度」去衡量,是「深度」讓生命璀璨閃亮。
如果生命不能太長,我們只好活得更深。不是嗎?

——蔡智恆

2014/11/26

金星小學

金星小學,是我和兄弟姐妹呆過的一間學校。

位於大山腳山前,風風雨雨屹立不倒至今,已成為大山腳區內的大型學校,無論是從學生人數或師資方面,它現在是優秀生“生產校”了。

清幽的環境依舊,校園美化後猶如世外桃源,人間天堂,對我而言,金星小學無論是課室或校園,最懷念的永遠是以前讀它6年的回憶。

其實也只有踏出進入中學時,才知道小學的美好,只是它必然是每個人的必經之地,養育了你6年,出了社會成人成才,每個人都是這樣走過。

金星究竟在大山腳哪裡?從它的校歌就可以知道了:

居林路側,火車橋邊,吾校豎立其間。
校舍巍峨,空氣清新,新國民的快樂天。
努力學業,鍛煉體魄,使我德智體健全。
愛吾金星,願吾金星,光芒萬丈兮億兆斯年。

今天重返母校,採訪小六檢定考試放榜,和她再走過這母校的懷抱,我不是個浪漫詩人,但以前4年級時,我就在下圖右邊的課室二樓上課,休息節,眼前的老樹落下無盡無數的黃花,和地面上剛鋪的黑色柏油路,黑黃成對比,黃金陽光從山邊灑下,把課室屋頂照得耀眼,學校課室還留著建校留下的骨架,只是油漆換過新的了,但老樹盤根地底,幾十年來不變。

26.11.2014 金星校園,學生領成績單在禮堂拍照後回家去了,學校裡因放假而一片清靜。


26.11.2014 金星後門,我曾經在這裡等車、玩追逐,卻沒有想到,她在前門的校長室旁靜靜坐著等媽媽來載。

有時,人和人的際遇,就是如此美麗,儘管她或許,也可能,在我面前,排隊買紅檔的laksa,或青檔的咖哩面,或聖母院(金星小學裡俗稱的販賣部)裡的鉛筆、膠擦、簿子和尺,儘管我們當時離得這麼近,但卻沒能認識。

我和她,時間橫越一切停頓在今時今日,間中過了13年後,居然在返回母校的時候結識了,也因此一直都惺惺相惜,說著許多金星的故事,不敢相信,這一切是際遇的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說一個金星的題外話:

還記得,每天早上起身要去上學時,我都會在家門前等巴士,那時天空未亮,一片漆黑,巴士還沒來,頭頂有那麼一顆非常耀眼的星掛在天空上,月亮都不及它亮,才知道那是一等星,而這顆星,卻是距離我們不遠的金星。

科學節,老師說這顆星星,其實不是我們一般看到的星星,我不太明白,老師再說,天上星星分為兩種,一種是恆星,會閃爍的便是恆星,大家泛指的星星,就是這種恆星,另一種星星是不會閃爍發亮的星,那是行星。

我以前從未想過,除了太陽和月亮外,我們居住的地球就是這麼孤單了。但原來金星這顆行星,卻是近在眼前而已,而且每天早上還以那麼耀眼的姿態出現在天空中。





2014/11/24

《母親如花》

喜訊:我得獎了!

10月31日,新聞刊登了 “第13屆全國嘉應散文獎”得獎作品,我一篇結合採訪經歷及自身母親部分身影,還有一位默默在後幫我檢視錯字和句子流暢度的幕後推手,在她使出編輯般的細心檢查下,我的《母親如花》散文最終可以出爐,在比賽中得到了佳作獎,這是我參加這麼多比賽以來,參加得過最有份量的獎項。

我答應過她,及自己,一定要再上一層樓。寫作,就是我的生命。

以下是全文:

《母親如花》

刚从夜市买回来的玩具枪才玩两下子就坏,他于是囔着要母亲去夜市再买一把。见她在忙家务,他便哭闹起来,执着像子弹穿墙,声声击中她心,晚餐刚煮好摆在桌上等丈夫放工回来共进,锅子平底锅还东歪西倒在她背后的洗碗槽里,她一语不发,自己不知为何,居然跟个小孩赌气起来。她几乎是用后脚跟走得地面咚咚低吟作响,听在他耳里是一股怒意。她快步到屋前,没入黄昏后的前院摸黑抬出一辆脚踏车,叫他坐上了,便用力踩出去,后轮电瓶发出微弱车头灯照着蛇形小路,夜幕低垂,直到灯火生聚的夜市近在不远了,他才忽然从旁发现母亲的眼角泛着泪。

多年以后,他每次驾车去早市巴刹买菜,载母亲坐旁边时,总会想起这段儿时烙印至今难以启齿的事。就像做错事的小孩躲在大人背后,既希望继续生气她,又希望得到原谅。他任由脚踏车颠簸而行,母亲一路沉默,到了老人兜售着各种小玩具的小摊位,弓着扁瘦的身子挑了玩具枪,他在黄灯泡下看到干涸的泪痕,手拉着母亲裙摆想说算了,但她依然付了钱,顿时让他有不想接纳这份礼物的感觉,因充满懊悔和愧疚,这件玩具失去了开心的意义。然而他也以为把玩具枪收在书桌抽屉里,用最后一格隐藏自己的自私、固执和过错,再用时间消化即可毁灭之,但收藏的动作变成必须背记的禁令,时间一长就发酵成独特味道的回忆,只要在玩具店看到玩具枪,那一天,这回忆,便如潮水回涌上心头。

他记得,那一天这件事,是发生在自己未上幼儿班之前。只能以幼儿班区分这串记忆。因为年纪尚小的他对时间还未有概念,那时总觉得每天是重复一样的:早晨他和母亲醒来,重复昨天的起身刷牙洗脸,天差不多亮,她就骑脚踏车载着他,到家附近的河边用小铲子拿泥土也寻花探草,回到家给前院的花园种一两株新植物,前院种最多的植物是紫色、白色、橙色、粉红和水红的凤仙花,该是母亲喜欢的花类。尽管矮小的凤仙花从生长到开花的时间不会久,但植物本来就是一个时间。时间,它肉眼不见,犹如植物生长不可明察,直到他学习记忆事物之时,便也是感觉时间存在之时,奇特的感觉是他会忽然间担忧,某些身旁事物某天会改变消失,见一次少一次,比如母亲常载他经过一间单层排屋角头间的荒废住家,那间家墙角露天处有个孤独的白色洗手盆。最后,洗手盆果然无法再见到,因为他被母亲载到幼儿园去了。

母亲那辆紫色的脚踏车前有篮子,带他上幼儿班,书包就放前面篮,后座让他一屁股坐上,到巴刹买菜时他得在后面帮忙提多几个袋。潮湿的早晨,路边树上鸟儿唧喳,他却转头盯着脚踏车后轮碾过路上浅浅的积水,一滴滴被车轮运到轮胎遮水盖上,沿遮水盖边缘再聚成水珠,摇摇欲坠最终掉落隐没在柏油路。慢慢的开始觉得闷,随后还来不及怀念,他就来到了穿制服上学的适龄阶段。每天早上要做的事又多一样了:穿袜子。也从此告别了母亲骑脚踏车载他出去的悠闲日子。那时住家里的公公教他穿袜:一对袜,脚踝的部分朝下,袜子往脚掌套上一半,脚趾碰到袜底后,才将后半部的袜子拉到小腿上。他五年级时,公公便因末期肺癌去世,留给孙子的唯一遗产,便是教会了他如何穿袜。

公公的葬礼上一片肃穆,他也学着父母那样做:用手拨了些黄泥抛在油亮的棺木上。随后,杵工无情铲下大口大口的泥,慢慢吞下一口冗长的人生。那是他第一次去葬礼。他有很多的第一次,都发生在自家中还未长大时,明白死亡的失去却也了解珍惜拥有,他拥有亲爱的母亲,可是从未了解她的想法和世界,只是他小时候曾在厨房里模仿母亲做家务,她拿起蔬菜放进水盆盛起水,他则想像着有菜有盆有水,动作一致,扫地时他扫地,煮菜时煮菜,洗盘时洗盘。

转眼间,他也和许多毕业生一样考上了大学,和母亲聚少离多,通电话从一开始叙述陌生环境的无所不谈,到简单问候她今天煮什么?爸怎样了?嗯哦喔噢就挂电话了,“回来了再讲吧。”抵达吉隆坡后,在向家人报平安的电话里,父亲在话筒里偷偷告诉他,你妈妈在你走后以泪洗脸。此时,等车接送到宿舍期间,他又想起了母亲紫色的脚踏车、栽种蔬果的前院、角头间屋子的洗手盆,最后又想那把玩具枪。

在他整个童年记忆里,玩具枪已遗失在岁月中,要找回它,唯有和母亲提起这回忆才知道得更多,他在电话里问,母亲却笑说:你小时候的事,哪里还记得那么多?不记得了。一件事无论记得或是不记得,只要发生过,就会产生印象,仔细想想,回忆是存在于遗忘的经意和不经意之中,他记得母亲前一个星期才提起那把枪的下落,可短短一个星期后却忘了,他慢慢发觉一个不知明目的凶手潜伏在母亲体内,正一点一滴偷取她的记忆。他放假回来,带母亲一同上巴刹买菜,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开门下车,他也跟下车,绕到左边,打开她手袋说:妈,蛋买了。

有吗?
有,买了,你看,在你的袋里。
哦?……’

母亲一笑,鱼尾纹透露岁月。他细细观察母亲脸颊和双手的变化,时间,恰像一个魔术师,在她脸上施展,却留下皱纹破绽,骗走她的记忆,却不能抹去时间走过留下的痕迹。她和记忆中上夜市的母亲判若两人。他载母亲买菜回到家后,便自己出门上班,出发前叮嘱母亲,几个放有小簿子的地方,那是他为她抄写下来布满字迹的小簿子,他每次都说:只要记得这些地方,你就会记得这些簿子。”里面记录许多日常用品的位置,从第一项鞋子开始,到最新一项是那天载她去巴刹买菜前记录的,有关打蛋器放在哪个橱柜里。家里因少了父亲而腾出相对大的空间,经过重新整理后,一些母亲常用的物品就摆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但母亲却总是会发挥她园丁的职业病,重新把那些物品排列,结果又忘了最新位置。她总是要他回来玩一场寻宝游戏,没有奖品,礼物是她的一声谢谢。

她戴着老花眼镜,像个功课做不完的小孩,忙翻簿子,有时他很难从那镜底下知道母亲心想什么。他工作时,父亲退休了也还常常外出,剩她一人独自在家,是如何细嚼这整座空屋角角落落孩子长大前的回忆?某次他终于为她找到了打蛋器,要生她气时,又想起了她总是说的那句话:要做糕给你吃。做法简单的牛油蛋糕,烤得香喷喷,从厨房传来,他走进厨房切几片来吃,她便问:好吃吗?他点头道好吃,然而母亲拿手的蛋糕其实已大不如前了,她的手越轻,越无力把持打蛋器更久,视线模糊除了看食谱,还需照着记事簿上的步骤,寻找容器、搅拌器、打蛋器、微波炉,时间一拖,食材就不新鲜了。

他劝母亲不要爬高低搬重物,微波炉叫他提早拿出来准备即可,但母亲总是说你专心做工不要管这些。他远赴外国念书时,家乡迎来水果季节丰收,电脑科技发达,让父亲也想赶上一些潮流,于是趁姐姐有回娘家时买电脑安装,父亲才透过视频通话对他说,明天要采红毛丹给你妈吃,结果父亲隔天在陈旧木屋顶边沿踩空身亡,邻居跑过来隔壁他家,循着簿子内容找到电话簿所在,拨了通越洋电话给他,他三更半夜订车票回家。本来,此前他还想订两张车票,让家中两佬来看他的毕业典礼。

孩子各奔东西,没想及,团圆之时也是父亲去世时。母亲在难得齐人的饭桌上再提旧事,说着大家都会背熟的那句,以前她担心饭桌不够坐,四个孩子、父母和公公七个人要坐下来吃饭,常嫌饭桌太小,父亲也一直说要换,却换到现在还在用旧饭桌。有回忆了的,他哪里舍得?过年,孩子孙子回家吃饭,才知道桌子太小。桌上什么山珍海味大鱼大肉都不是重点,而与谁一起吃,才是他们关心所在,看到孩孙吃得开心,到厨房加多几碗饭,还会拼命叫孩子孙子吃多点。她说自己罗嗦,总是和父亲在饭桌上,不断提陈年往事,担心那些老祖宗人名事件会被后辈甚至自己给遗忘。对他们来说,大家长大后,见一次就少一次。远方归来的兄弟姐妹,也只有这时才了解到母亲流失记忆,大哥和二姐载母亲到中药店买药,先在店前放她下车,二姐到附近泊车后才过来会合母亲,当她看见二姐就问:要去药店了吗?

他决定争取未来时间弥补过去遗憾,周假载她出去翻新记忆。他和母亲角色对调,正如她也曾经那样载着年幼无知的他,到处找黄泥挖回家种菜种花,他为她打捞了许多沉底回忆,但她是一张网,盛了水,水穿洞过,记忆的生命,像漏网之鱼一尾尾,鱼尾游过,在眼角留下水纹后消失。母亲并没有念中学,槟城浮罗山背班台亚齐村振华小学是唯一的母校。那天,他载着她驾了一小时的车,她突然想起什么事的对他说:我买过两把玩具枪……”之后就一直望着槟威大桥外的海面,一直想不起什么话是要接下去说的。句子和句子之间,更多的留白。

正确来说,是忘了后面接着还发生了什么事?一件事情和一件事情,看似都没有了连接点,毫无关联,散落在地上,母亲偶尔捡拾到一件碎片,才说起有关那块碎片的事。他仔细听着,答:所以我得到了两把玩具枪……”终于来到校门。她无法说起印象中的学校和现在有何不同,他走在后面,刻意放慢步伐,看母亲在校园里的背影。她眼前新奇的这一切,令她还想看更多,她接着又走更多地方了,好像忘了病痛。碰到路边有许多的凤仙花,紫色、白色、橙色、粉红、水红,她说:你看,花好美的!花始终是她的世界,她一生沉默,如花贡献了,花开花谢,也完成了任务。

他每天都要早起身,和中小学时一样,只是换成了去上班,他也和以前母亲早上载他外出时一样。每一天,醒来的天色未亮,漆黑如海,片刻后只有淡淡晨曦搁浅在窗边,而母亲在房里酣睡,他心想……不知什么时候,一个老人将不会再看见这样一天的开始,不管她努力记起到多少件事情,这一切始终都会被时间夺去然后冲刷干净。#





2014/11/14

Interstellar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种,导致世界末日的情况,那就是我们的粮食来源,面对病毒侵袭。

我们,活在这地球上,小小的星球,其实很容易就可以让病毒蔓延到各个角落,人类或许根治得了,阻止得了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造成直接的侵袭,但若说病毒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造成威胁的话,那会怎样?

当你的种植的稻米或植物,不断被病毒侵袭,翻种了,又死了,翻种了,又干了,.......

人没有了食物来源,世界上原本培育过多过剩的专业人士电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就会变得很多余。因为,如果上述的浩劫发生,人类才会发现到,农业和农人的培育,被忽略了。

这是一个社会结构,会导致的情况:

社会倾向专业化,领域化,附带的专业和商业,可是渐渐的,最为基本的,最为基础的,维系生命的产业——农业,如果无法运作的话,那么上面一切赖之为生的,都终将摧毁。

请你想想,一个老师,一个律师,一个技术人员,一个手机开发员,一个软件编写员,一个科学家,......他们要不要吃饭?

假设地球遭遇上述浩劫,请想像一下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1)人类大迁徒
2)人类把资源全投入农业和研发抗病毒的疫苗注射进植物里
3)当世界充满各专业人士,粮食危机发生后竟然最缺农夫
4)人类要下一代守候地球,继续贡献农业和研发疫苗
5)人类不容许资源分配到航空业
6)人类意识到离开地球也救不了地球
7)粮食没了,植物完蛋,世界绿洲,已成沙尘,沙尘滚滚
8)活在沙尘的世界里,人类很快就会因为没有植物提供足够氧气而窒息死亡
9)人类很快因肺部被沙尘侵害而灭亡
10)世界,灭亡于植物病毒侵害、粮食短缺、缺氧而死


《Interstellar》上映不久,我就一直非常很想去看。Christopher Nolan新作,看了之后,还想再看,再看,再看。

之前我介绍过诺兰电影,这位导演手下的,每一部都是必看,不可不看,他的电影总是会提出让人思考的论点,出乎意料,绝对完全震撼灵魂,因此非常非常绝对绝对,值得进入电影院一看。

这部,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看。

电影一开始说得很清楚,未来,世界可能会因粮食短缺而灭亡,老实说,我看了电影才知道有这种可能,这电影并不是被归类为无稽之谈,因为它除了有符合逻辑,如果地球根据目前的速度发展和人口扩张,很快我们就会将绿地变成光秃的土地,而有许多许多的有机植物和蔬菜,也会因为病毒而变得更脆弱和容易侵害。

没有植物,动物就不能活,当然也包括人类。植物其实是生命之源。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地球灭亡的情况后,有一批人类暗中持续经营航空业,最后完成了穿越宇宙的探险,以寻找一个合适生存的星球,然后带着人类,移民该处,第二个地球。

很久以前,人类就一直在寻找第二个星球,因为人类预见了未来地球将走向灭亡,垃圾会是一个最大的元凶,其实这部电影也是提到环保的概念很多,绿色和植物的存在,关乎人类存亡。这是事实。

上面我所写的,是电影里一开始要传达给观众的讯息。接下来,导演向人们诠释了他想象中的“虫洞”。在宇宙里,科学家普遍相信,宇宙空间里存在着一种输送的“轨道”,而人们就叫它为虫洞。但至今没有科学家证实,只能说提出这种概念和普遍相信这样的说法。

虫洞为何?请点击虫洞,虫洞在导演的诠释下,是一种随时可能出在宇宙中任何一个角落的通道开关口,而电影里,说的就是人类如何透过它,寻找第二个星球或解救所有人类。

大家若观看了这部电影,可能会对整个剧情有些怀疑,甚至不明白,要看多一次。

但我想告诉大家,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一定要全程专注地看,如果你移开,或者稍微不专心,就会漏了重要线索,接下来就不会明白了。

他也是inception和the knight 1、2、3的导演,这些电影中,我回到家下载来看了无数次,除了喜欢它的剪接运镜和叙事方式,我也喜欢他想带出来对未知事物的诠释。

大家看这部电影前,先想想看,地区的空间,和宇宙的空间,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男角有一幕是,在他们所发现到的星球上一个小时,就等于地球上的7年时间。

以此推算,男角从火箭发射后的2年抵达土星附近的虫洞,再由洞进入另一个星际,2年后的每一个小时,可能就是地球上的10年甚至更多,所以当男角发现到,宇宙空间的另一个出口就在自己家女儿的房间里时,他完全不能相信宇宙的这一理论,就是这样发生了。

我很喜欢的预告:



演员阵容:

1)Matthew McConaughey
2)Anne Hathaway
3)Jessica Chastain
4)Michael Caine
5)Matt Damon

我不认识Matthew McConaughey,之前从未看过他的电影,对他不熟悉,可是我却从他身上,看到诺兰一直惯用的Christian Bale影子。

好吧,这样对他似乎很不公平,但他也算是一个大角,2013年凭Dallas Buyers Club电影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部电影我还没看,但打算之后找来看,据说是和爱滋病有关。


Christian Bale & Matthew

可能我因为看惯了bale和nolan的搭档吧,所以matthew刚刚从荧幕上出来时,我还一度以为他是bale,但后来觉得应该不是,看了演员表,是一个我不熟悉的matthew,可是他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眼神和语气,都好有bale的影子!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bale。


Anne Hathaway--Interstellar

Anne Hathaway每个人都认识她,诺兰电影The dark knight rises中的catwoman一角,Jessica Chastain我则觉得她是一个新秀吧,可能已经不算了,因为她在电视美剧里有很多演出,但转战大荧幕为人熟知的就是那一部猎杀刺杀恐怖份子魔头奥沙马宾拉登的电影——Zero Hour,她在电影里扮演一个调查官的角色,她是一个非常低调的角色,而Zero hour的电影和调调简直就是The Hurt Locker那部拆弹部队一样,因是同一个女导演。


Jessica Chastain--Interstellar

我在Interstellar里认出Jessica是她有一个双手揉抹双眼的动作,还有弓着手肘支撑着倾斜的身体,侧在桌边的,这和她在the hurt locker里简直一样,这是我的深刻印象。Michael Caine,一个老牌演员,80多岁了,依然在诺兰电影里扮演每一个智者和教授的角色,在dark knight 里就是蝙蝠侠的管家,在prestige就是一个名望很高的魔术师,在这部电影里,他就是浩劫后仅存的宇航局NASA负责人。最后就是进来客串一下的Matt Damon,也是一个我很喜欢的演员,我认识他是从The Bourne Identity (2002)系列间谍电影,他的这一系列电影,我看了非常多次,每次都百看不厌,他已经就是间谍的代表了,他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一个,早在很多年前被宇航局计划送去遥远星际登陆星球探索生命迹象的宇航员,之后被男角Matthew及众宇航员来到那颗星球,将他自冬眠盒唤醒。


最后,附上一张图,上图就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太空站,从1984年开始,世界各个有能力载人上太空的国家,就分批运载和研发不同的太空舱,透过各种各样的火箭,发射上太空,然后在太空组装成今天这个太空站,称为国际太空站,到目前为止,该站还未完全建设完毕,目前仍有许多部件要送上去完成安装。根据网站,它可维持6个人在上面的生活。


2014/11/12

感恩处处是福

不能否认,前辈有些情操简直就是佩服,不容置疑那种服务社会,有着O型血的态度,对一切事情可以抱着宽容大量。

虽然已是深夜1点多,但还今天还是感触良多。

早上10点开始,就不断有许多的工作涌入手机,马不停蹄做起来,都忘了午餐时间是几点,当看看时钟,才知道原来2点多有个采访,提前了一个小时去吃午餐,但却在徒步抵达目的地时被点了站在目的地,实际上他们已转移阵地到别处,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人觉得,少了两家报馆代表很不正常,所以什么消息都没有,可是最后还是要笑着脸,对着他们,狼狈抄写那些有的没的资料,如此直到晚上。

期间断断续续有许多的工作,不断塞入我的邮件。傍晚的时候,都怪自己平时没在留意群组里的动态,从一些社团里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线索,于是当发现不对劲,才发现犯了个巨大疏忽,那就是忽略或没有留意线索。下场是被上司鸟。但鸟人的话,听听就好,人还是好好的,不至于要命,明天日子一样要过,不是第一次,习惯了。

想到“习惯了”这种感觉时,心里突然有种很冷的感觉,究竟是不是这种感觉,所以在一些进来这行业的人身上看到是一种铁了心的冰冷?正当我在想,是不是所有前辈都是抱持这种态度时,或稍有资历一点的,都可以抱着肘站在一旁,看似道貌岸然,其实小心眼得很——不懂感恩者,终究不会被人感恩,该死你会落得冰冷铁了心的谷底,感觉独立自主却也无助于众人之中——瞬间想通的时候,全身热血回来,犹如活了过来似的;此种情境,我仿佛是第三者的视角,看着我和所谓资浅前辈的不同格局与不同人生观,可悲是对方已被社会塑造而成,旁边的话语,不容易进入改变对方,可庆幸的是我依然有选择的机会。有的是机会,那么就要来听听有用的话语。

一天心情像过山车,来到晚宴,和一个前辈谈了非常多的话,他说,这行要赚大钱,是不可能的,但比起每天机械式躲在办公室赚大钱的人,我们赚到的是经验和经历。非一般的经历,不是常人有,而人之于社会本来就是要靠公义,任何人任何角色本是如此,公义之于人,便是感恩,一个对你很好但会落井下石的人,一个对你不好但紧急关头救你一把的人,要选择哪一个,要看个人智慧了,但人的问题就是总是觉得自己很有智慧,这是一种自大和偏见,无知于只看见冰山一角,所以人要多看有用的书。前辈的话,就是这么简单,让我度过了昨天如此复杂、不平衡、失而复得却也满足的一天。我从别人的不懂感恩学到了许多,但别人从我决定不再尊重的铁石心肠学到更多的事情是——对不懂感恩的自己感到何等悲哀。

懂得感恩,处处是福;
不懂感恩,处处陷阱。

2014/11/10

每日一照:想念金马伦

上个星期三(5号),金马伦下暴雨,发生洪灾,在那之前还有一次的洪灾发生,可是这两次都没有在我们过去游玩时发生,告别最近不断涌现惨不忍睹的金马伦洪灾新闻照,来看看我此前的去年7月,我们一家大小来到金马伦呼吸新鲜空气,吃新鲜的蔬菜,坐在租来的套房里看戏,在早上冷得刺骨的冰水中浇头淋浴,太爽了,我们也在那时候买了很多蔬菜和菇类,在套房里用自己带来的锅子,做了个火锅来吃,我们或坐或站在阳台上,冷风中吃着香喷喷热乎乎的火锅料,人间享受。


2014/11/09

【Proton Saga Flx】小藍日記:汽车技术是好处抑或障碍?

汽车技术每天都在变化,每天翻开汽车杂志,都可以看见一些新的技术研究中,市面上已推陈出新的大家不再感到陌生,那就是当你泊车时,后方会有感应器让你知道泊车时会否碰撞到后方物体,避免悲剧发生,前不久我就在网上看见,未来或许会面世的技术,就是汽车前方将装设感应器,前方一旦有行人突然闪出马路,汽车会自行顺着感应器提供的路线,闪避行人。据了解,这是Honda公司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现有的汽车科技中,名汽车品牌甚至研究未来汽车将不再具有时速表在驾驶盘后方,而是以投影方式,投射在汽车大镜上。

人类的创意来自于对未来的想像,其实这些新技术无疑对人类生活是提升的,例如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每天都在进步的汽车技术,这是否就说明传统的驾驶方式不好,或存在缺陷?我认为不能如此说明,汽车技术一日千里是人类对汽车的改善。车自从发明后便逐渐成为人类的代步工具,人类随着远途行走,也逐渐将人类足迹遍布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一部基本构造的蒸汽引擎,对早期人类起着非常大的贡献,所以车可说是人类向世界任何一角落伸延的手。

我以为这一切崭新的技术都会对社会带来改善,甚至对驾车人士带来更大效益时,却发现其实并非如此,传统汽车也将不再是现代人所会熟能生巧驾驭的了。简单来说,就以手动变速汽车来看,当自动拍档汽车推出后,许多人渐渐了解到它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它之所以普及化也是有原因的;人们不再因为它昂贵而放弃购买,以往自动拍档汽车总是叫价贵手动变速汽车3千至5千令吉,但现在却是便宜了许多,人们购买它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路上车子和交通流量大增,道路越来越阻塞。

当越来越阻塞时,一条本来没有阻塞情况可以20分钟到达目的地的路段,却要在车龙中2小时才能抵达。在吉隆坡就是有这样的情况,但似乎自动牙的车,让人们习惯坐在车里,甚至可以几个小时都在以乌龟的速度行驶。左脚不再劳累忙碌才离合器,只需要踩在刹车器上即可,当前方车辆移动后,才把脚微微抬离,汽车滑行了个一两步,才又在刹车器上踩下。经历过手牙汽车的人都知道这时候要踩离合器的辛苦,左脚没有到家前就断在驾驶座里。

那天我听过最荒谬的是有人不懂得泊车,无法从感应器里知道汽车是否会撞到后方。老实说,我虽然不是手牙车起步的人,但至少知道感应器不能作准,尤其是泊车时,就要以自己的观察和感觉判断汽车,移动汽车泊车,也都需靠经验,感应器只能让你知道非常短的距离内,是否有撞击的危险,只是许多人并不以为然,于是在不断退车的时候,轻轻吻上了,也会不以为然:轻轻擦到而已,没什么的。可是他们并不晓得,对别人的汽车来说,却是可大可小,如果表面漆体掉落,可真是荷包破产了。

所以能说汽车技术的提升,有真的改善了人类的驾驶技术吗?我只能说,当你习惯了某些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你就会持续依赖但从不察觉自己有比感应器更敏锐的感应能力,这等便利反而成了人类的障碍,要启发它,看来要让汽车盲了感应器,随后才能让初学者学习驾车。

2014/11/08

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垃圾桶

昨天威南人手不足,我须到威南开工一天,地点就是全檳州的垃圾集中及处理地点——浮罗布隆Pulau Burung,地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漫天飞鸟,乌鸦一堆堆,全部都在垃圾场上空找吃。

乌鸦也许觉得很奇怪,因为居然来了一班平时未见影子的人群,身穿蓝色衣服,白色衣服,三辆四轮驱动车,一辆黑车和好几辆警车,说到这里....你大概知道我要说什么了。

也只有这种情况,我才会来这种地方——垃圾工友发现尸体。有时,警方鉴证组的工作也不容易,深山找到就要在深山调查,水里找到就要在河边调查,如果是垃圾堆里,就要在垃圾山上工作,所以佩服他们的精神,如果说他们是上山下海,我们就是上刀山下油锅。

这次有点不一样,因为被发现的是一部分尸体碎片,在垃圾堆中,后来证实了前几天在槟城发生的分尸案有关,所以事关重大,我就来了,我来做什么呢?我来站在外面拍照,我们的工作就是等。据前辈这么说道。

等到黑车来了,等到黑车走了,我们在现场的记录就完成了,然后因为忘记带电线,所以靠手机微弱的20%电量来传照片和文字那些。

我第一次来垃圾场,站在门口,保安员不让我们进去,想想也是好的,为我们的健康着想,垃圾山,是整个槟州164万人的丢弃物,全都送到这里来了,那意味着我就要踩在他们所不要的这些物品之上,想想那是多么可怖。

我们,真正需要到的东西有多少?不需要的东西又有多少?一个州的垃圾量,就是比一座山还要高,比一座湖还要深,挖了深不可测的洞,把成千上万吨垃圾掩埋起来。

这座垃圾场每天都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罗厘,进进出出,载着满满的垃圾,拖着垃圾水,踏过沙尘滚滚浓烟,在下午烈阳下狂吹的大风中,蹒跚而行往垃圾山上行驶。

处理垃圾工作的工人,坦白说我没有以种族角度来看待,但这里清一色都是印裔同胞,少许的巫裔同胞和部分的外劳和部分的华人,他们多数居住在通往垃圾场沿途上的路边木屋内,通往垃圾场的路,非常遥远。

我从高渊市进来,走了一条又一条田野边的路,到了油棕园,再到荒野,最后来到一处荒凉地带,就是垃圾场了,垃圾山非常大,非常高,那是人类填土起来的,里头的垃圾,多到惊人。

我们每天都在制造这么多垃圾,这些垃圾场每天如常运作,好像无止尽似的,环保的力量,却显得微不足道,在这里就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其实,垃圾问题并不是只发生在我国,其他国家也是,就如我去过的台湾,但他们处理垃圾的方式,首先做到了源头分类,分类了垃圾才可以有效循环、处理。

环保其实不容易,也不简单,但最起码,要先做到分类,分类有了基础,才能进行有效的循环,在马来西亚,分类的工作还不是那么完整,至少,每一间家,都还没有做到细致的分类,或商场,不可能会看到分类的垃圾桶。

我举例台湾,台湾是垃圾分类的火车头,他们从商场,到住家,再到学校,都是分类好的垃圾桶,务必要你分类,包括厨余,也有特定垃圾桶,不像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照单全丢。

东西不是那样做的。

威省市政局,现在也开始要进行源头分类的工作了,就是让垃圾车实行,每星期一和四,收厨余,二、三、五收取普通可循环垃圾,慢慢扩大循环物品的类别。

这是非常不错的点子,但我率先问了几个人意见,他们就是我楼下隔壁杂货店的店员和一些工作遇见的人,他们的答案都是:那样很麻烦啊!这不能丢,那个不能丢。

我们国家,就是太幸福。

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初到那里,我是个总是觉得垃圾桶不够的人,或根本就是消防栓还多过垃圾桶。

后来知道了,台湾从上到市政府下到百货公司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减少垃圾。

我们,马来西亚人,惯性丢垃圾,惯性找垃圾桶,惯性说,不要就丢掉。

从来没有人会从源头来想:我需不需要那件东西。很多人都是有后备的心态,买了这个那个,没有使用,结果变成垃圾,日子久了旧了就很习惯地说:丢掉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造就了另一个庞大的行业——拾荒者。

拾荒者在垃圾堆中,找到不少宝物,有用的东西比比皆是,问题是我们这些人丢弃以后,从来不会再去回望它们,它们一无是处。

你知道一个小女孩,对于一件损坏的物品,是如何判定它不再具有价值的吗?

“妈妈,这个木橱的门坏了,我看丢掉好了。”

以上这一句话,就是我听了非常心寒的一句,为什么,因为木橱坏了,我会找钉子锁上,我会修理。可是我们的下一代,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所以不懂得处理。

环保,少了教育一环也成问题。

然而,基本设施在先。

如果垃圾桶少了,你就会少制造垃圾,以人的习性来说,是不喜欢随身携带垃圾走的,所以间中就减少了制造垃圾,垃圾量少了,垃圾桶回收次数就少,垃圾也就减少至少有一半。

那么,再实施分类的话,台湾基本上垃圾堆中,可用来再循环生钱和重新塑造成资源的垃圾,至少已有超过一半,意思就是,真正丢弃的废物非常少量。

我记得环保课老师说过,很多人在环保议题上一致认定,环保就是要零垃圾就对了,但事实上不是,而是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

我们没有能力完全杜绝垃圾的存在,但我们可以减少它。

了解到这点后,你就会改变你的生活习惯。台湾透过基本设施如垃圾桶,非常讲究一条街或数步就设一个垃圾桶,而且这和个人习性有关,也经过特别研究。

看它们对垃圾多么认真。因为我们不认真,所以我们都把他们胡乱丢进垃圾场,由那些工人去解决算了,如果我们对它们认真,它们最后不但不会害了我们的下一代,而且还会大大帮助我们呢。

在我们的国家,国人习惯了制造垃圾。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到了台湾会不习惯那里的垃圾桶少了。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在大马的商场走,三不五时就会找到一个垃圾桶,多几步路就有一个垃圾桶。

垃圾桶如果有1000个,每天就要花费一笔开销,来维持这1000个垃圾桶的运作,例如倒垃圾,检查垃圾桶,布置他们,之后呢,必须要有一个中央收集站,於是你必须有车辆,载垃圾到收集处,之后从那里再载送到垃圾场。

这笔开销不小,谁愿意在垃圾场工作?先不说薪水,连健康都可能赔上。我们国家还不是一个自动化处理垃圾的设施,很多方面需要人手,在台湾早已有自动化的处理系统,他们的人只是负责驾车而已。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环保程度,有时候是看那个国家的垃圾桶的多寡,一个国家人民对环保的意识和对垃圾残害自然界的醒觉,很大程度,都和那个国家的垃圾桶多寡有关。

我是个极简主义者,奉行少量,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首先是因为,我知道,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垃圾桶。


2014/11/06

【Proton Saga Flx】小藍日記:小蓝穿裙

很多人对改车有疑惑,好好的车为什么要去改,有两种想法,一般上不是要美,就是要与众不同。

我属于前者,车要美就好,与众不同太不可能,现在满街上都是myvi,不然就是日产车,没人注意到其实国产车也有它的美态,其实saga 有几款,依出产前后是saga blm ,saga fl ,saga flx. 我的是后者sv版,既然是super value就要看你自己怎样加装东西了,这对我来说自由度很高。flx本身车型就很sport,美丽的地方在它车头和大灯,尾端載货车厢很大,上次载去吉隆坡我妹妹的东西,就是一次过载完,实用价值非常高。

车只要照顾得好,还是可以比大多数外国车要来得好,就像我把它当宝贝看待,放车库或停车场,尽量长时间不晒太阳,工作或出游免外。

我的小蓝已经满一年,不知不觉,有人说你的车怎么那么新,当然,因为我每个礼拜就会给它洗澡一次。看回一些和我同时期买的别人的车,居然有的一年没有洗,结果看了都觉得可惜。尤其是我同行,看了都觉得有想跟他洗的感觉。

那车如果有心脏头脑,一定会希望我是它的车主。最近我跟我的兄弟车长出来,在附近拍了一些照,这是我们加了新skirting的照片,只有前面,其他的要慢慢找特别的。

一开始看这车底前方的skirting就觉得好喜欢,而且很美,二话不说就考虑了它。装了配合我的14寸也还不会太低,整体看来漂亮,美观。一般人加了这片东西会调低车身,但我不打算那样做,因为它的这等高度已经算好看了。我和我的兄弟车,白色flx,也会在优管上载十秒影片。
下为小蓝:

2014/11/05

不好意思,謝謝

這幾天回想,去台灣唸書,兩年我帶了什麼回來?除了行李當初扛回來時,那為了減輕重量而丟了好多寶物後只剩下僅有的物品飄洋過海回來之外,就別無其他了,文件佔了很大重量,其次是書,那些很輕盈,可能下一次再回到寶島都不知道是何時才能見到的,發票、收據、紀念卡、留念蓋章紙,全都在收拾過程中,塞在不是送去循環就是丟掉的雜物堆裡。

還蠻可惜的,可是我相信未來有那麼一天,我依然會舊地重遊,收集沿途的垃圾,回來後在可能多年後也許在大山腳買的屋子裡裝飾,變成我和未來另一半的有紀念價值的物品,怕什麼,25歲,未來猶可追。

話說,我唯一帶回來最珍貴的,也是最改變我的該就是兩句話,我第一次聽見它們是在機場,最後一次聽見它們也是在機場,但無數次感化我的時候就是期間這兩年在那塊國土上。對台灣人而言,說不上是一種說了會難為情的,反而習以為常,而且彬彬有禮。

在馬來西亞,悲哀的一點是處處禮帽卻遭來怪異眼光,似乎你不是本地人。那兩句話,就是:謝謝。以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像我們這裡的excuse me。在台灣,可能在說不好意思時,頸項還要稍微彎個一點點,然後聲音洪亮,說者清亮,聽者精神,無論是誰,都感覺受尊重。

在這裡,有時我聽見的excuse me卻沒有那種感覺,那麼能不能說,是我們習以為常了?其實不是呢,而是它不過是一種,讓自己受到人家注意的用途。打個比方,有人在電梯門開了,前面的在按電話,後面的人不是“不好意思,借過一下”,而是“excuse~?”有種疑問的感覺,懷疑對方的反應能力,甚至想問對方是否知道自己站在後面。

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往往就在你發現阻礙對方後讓路,對方使盡腳跟力量踩地揚長而去,你都不知道要以什麼話語來反擊對方,或回應對方那一句excuse~。沒有me。這反而是很難不禮貌的方式。

台灣便利店裡,只要你有稍微被虧待,店員都會前不好意思後不好意思,你離開時,最後一句必然是謝謝。踏入便利店時,也是一句洪亮的歡迎光臨迎接你。機場小姐總是溫文爾雅,對你說,先生不好意思,請問你是否是下午4時前往馬來西亞的班機?謝謝,歡迎再來。

在大馬,你能聽見的就是thank you。而且有些不是正確的發音,而是扭曲的:tang kiu!或TQ。把一句謝謝你,說得很理所當然,彷彿tq是一種斷掉欠人情債的方式,倉促而果斷,tq一筆勾銷。

老實說,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如果有,你應該好好說一聲謝謝。日前有一個讀者打電話來公司,和對方討論一些時事的時候,他就說了一句,刺到我心,可是我卻想不到該怎回他的話,他就是說:“華人就是不懂得感恩,這是華人普遍的劣根!”與此同時我想起了,有個台灣老師曾告訴過我,不是每個人有義務對你好,所以當你身邊出現好人,你要感恩對方。

當然我蓋了那位讀者發牢騷的電話,這是因為對方總是老調重彈,重複後健忘又重複,加上我趕時間,所以立刻蓋。但那句話猶在耳邊。確實,華人有太多的爭取壓力,太多的怕輸心態,太多的二等公民批評,太多狹隘思想的枷鎖,太多容易被煽動的情緒,多元種族是我們的特色,也是團結的挑戰。

早餐:蒜香義大利麵

 總是喜歡在我的藍色Ikea沙發上拍食物的美照。 因為這裡的藍色,和這裡的白色窗簾,早上透射進來的陽光,構成漂亮的背景。  下次我應該要換別的地方來拍食物照。 目前儘管工作恢復到疫情前的忙碌,我也還是煮三餐,能在家煮就在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