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1

Avicii -The Nights

英文电台最近一直在播放Avicii的歌,他其实是个瑞典DJ,这首歌名是The nights,但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好几次电台主持人也是略过没有谈起他的创作,因此我只能一次次在车里“不期而遇”上这首歌后,捉摸歌词里面的关键句子,回家google。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这是我听到的句子,在打上avicii和这段歌词后,整首The nights就出来了,所以算是幸运,我找歌的时候,都总是透过寻找关键字找到歌曲,后来总算能静下来听了一轮,在车上,总是它歌曲不是开始了一半,不然就是剩下一半要结束了。

Avicii算是最近比较出名的音乐人吧,他出名的歌曲还有Wake me up以及The days,这两首都很有意思,我都喜欢,但最近喜欢上了另一首,则就是下面放出来的视频,我觉得歌词很有意义,尤其是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这段,叫人深思自己的生活呀~ 到底年轻的我们,要留什么给年老的我们呢?这是一首电音歌,享受吧


Hey, once upon a younger year
When all our shadows disappeared
The animals inside came out to play
Hey, went face to face with all our fears
Learned our lessons through the tears
Made memories we knew would never fade

One day my father—he told me,
"Son, don't let it slip away."
He took me in his arms, I heard him say,

"When you get older
Your wild heart will live for younger days
Think of me if ever you're afraid."

He said,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
My father told me

[Instrumental]

When thunder clouds start pouring down
Light a fire they can't put out
Carve your name into those shining stars
He said, "Go venture far beyond these shores.
Don't forsake this life of yours.
I'll guide you home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One day my father—he told me,
"Son, don't let it slip away."
When I was just a kid I heard him say,

"When you get older
Your wild heart will live for younger days
Think of me if ever you're afraid."

He said,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
My father told me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
My father told me
Hey, hey

2015/01/30

密蘇里號 Missouri 軍模到手!

去年我在一個徵文比賽裡得到的獎金,各位猜猜都去了哪裡?
有絕大的一部分,是來了這裡 : )

我買了夢寐以求的一艘模型戰艦——密蘇里號

國內玩軍事模型的人真少,知音難尋,但如有,也是遠在天邊,還要是我妹妹的一個老師
適逢他正好要出售家裡的所有模型,我趕緊跟他買了下來
這是1比350大小的模型
上面有許多細節需要處理
如果給我玩,看來可以玩上幾年吧
雖然網上仍有許多人的功力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
但我要好好享受它帶來的組合樂趣

中學時候,我夢寐以求買一艘模型,每次到玩具店看都是50多令吉,不然就是百多令吉
止步模型店
之後當我小有能力要買模型時
才發現許多模型店都倒了而且

僅有的模型店也不賣軍事模型
由此可見軍事模型是一個相當冷門的領域

不過不要緊
我還是不會後悔跟我妹妹老師買過來的這艘模型
這是一艘二戰的戰列艦,但密蘇里在戰後延用到阿富汗戰爭
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也改裝了先進武器進去
例如方陣快炮、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
但它的大口徑大砲就是沒有改變
而且依然威力十足

看圖吧




這艘模型花費我300令吉
下訂後的幾天內抵達我家
高興到跳起來

我愛模型
模型愛我




: )


有英文和日語的指南書在內
裡面一堆零件
我得花時間一個個看


製作模型的過程是一種享受,需要極大的耐性毅力
這和我寫作是一樣的道理
只是模型和寫作不同在於

寫作可以改了又改寫到滿意為止
模型卻必然不能改變
一旦粘上去了就是那樣了永無回頭路

所以在做好這艘戰艦前一定要做好功課
瀏覽大量的開箱文和製作文是必要的
其次是尋找州內僅有的模型店,或誰有介紹模型漆的也歡迎留言交流
模型漆方面目前是最難找的一個
網上賣的都很貴
但若別無他法,我會考慮上ebay買了

2015/01/29

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马航MH370客机失事

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已足足一年了,可是至今没有消息,但今天我趁周假外出时,却意外在车里收听到英文电台提到MH370,随即直播了马来西亚民航局召开记者会现场的声音。

后来收讯不良,于是便没有再听见任何声音。回到家后,也只有上网看《中国报》,果然有发布了下面的文告,我全文转贴在此:

===============================

马来西亚民航局局长宣布 MH370 失事声明稿 开场白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1.我是马来西亚民航局局长阿扎鲁丁(Azharuddin Abdul Rahman)。今天我以 MH370 高级别技术小组(HLTTF)组长的 身份出席这场发布会。

2.大家知道,技术小组是为协调 MH370 相关技术问题而成立 的。

背景情况

3.马来西亚当地时间 2014 年 3 月 8 日凌晨 1 时 22 分(世界 标准时间 3 月 7 日下午 17 时 22 分),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 司机型为波音 777-2H6ER、注册编号为 9M-MRO、呼号为 MH370 的航班,在飞往北京途中,经马来西亚与越南空域交界处 IGARI 导航点后,与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

4.机上有 227 名乘客、2 名飞行员和 10 名乘务人员。

搜寻工作

5.搜寻与救援工作涉及来自 25 个国家的 160 艘/架舰机(包 括 65 架飞机和 95 艘舰船)及专家。以下国家派出飞机和舰 船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行动: 澳大利亚(4 架飞机,2 艘舰船) 柬埔寨(4 架飞机) 中国(13 架飞机,19 艘舰船) 印度(4 艘舰船)印度尼西亚(11 艘舰船) 日本(4 架飞机) 新西兰(1 架飞机) 新加坡(3 架飞机,2 艘舰船) 韩国(2 架飞机) 泰国(1 架飞机,1 艘舰船) 阿联酋(2 架飞机) 美国(5 架飞机,4 艘舰船) 越南(2 架飞机,2 艘舰船)

6.其他未能派遣实体搜救力量的国家以其他方式给予了宝 贵支持。很多个人也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提供了协助。

7.马来西亚对在这一航空史上的黑暗时刻提供帮助和支持 的国家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8.从 2014 年 3 月 8 日起至 2014 年 4 月 28 日的搜寻与救援 阶段范围包括南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及南印度洋。

9.2014 年 4 月 28 日,澳大利亚政府做出相关宣布后,搜寻 与救援阶段转入搜寻与打捞阶段。

10.2014 年 4 月 28 日,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AMSA)牵头进 行的搜寻转为由澳联合机构协调中心(JACC)和澳交通安全 局(ATSB)牵头的水下搜寻。在此期间,马来西亚和中国派 遣各自专家及设备进行协助。

11.这一阶段的搜寻使用了水下自主潜航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和深海扫测设备(bathymetry survey capabilities)。深海扫测已完成,扫测面积达 20.8 万平方公里。

12.深海扫测向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海底地形信息。这些 信息正帮助我们进行当前的水下搜寻。

13.水下 搜寻工作 仍在进行 中,目前 由“凤凰 号(Go Phoenix)”、“辉固发现号(Fugro Discovery)”、“辉固赤道 号(Fugro Equator)”、“辉固援助者号(Fugro Supporter)” 等 4 艘舰船执行。截至 2015 年 1 月 28 日,已对 18600 平方 公里水域进行搜寻。

宣布

14.马来西亚、中国、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投入了大 量资源搜寻 MH370 航班客机。搜寻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找到客 机,找到答案。我们希望,上述努力能为乘客和机组人员的 家人(我们尊称为家属) 带来一些安慰。我们已经努力对 所有可靠的线索进行了追踪,对所有掌握的信息进行了分 析。令人遗憾的是,经过 327 天(截至 2015 年 1 月 28 日) 的努力,仍未找到失踪客机的位置。

15. 国际民航公约(即“芝加哥公约”)附件 13“航空器事 故和事故征候调查”第一章中对“事故”的定义包括“航空 器失踪”,并规定,“在官方搜寻工作已结束仍不能找到残骸 时,即认为航空器失踪”。该公约附件 12 关于搜寻与救援工 作的“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中,将 “搜寻”定义为确定 遇险人员位置的工作。

16.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解释,附件 12(段落 5.5.1) 规定,搜寻与援救工作必须按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直到所有 幸存者被送到安全地点或直到失去援救幸存者的全部合理 希望为止。段落 5.5.2 的注释规定,缔约各国在做出终止搜 寻与救援工作的决定过程中,可能需要其他国家有关当局的 意见。

17.2014 年 4 月 28 日,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AMSA)建议搜 寻工作由“搜寻与救援”阶段转为“搜寻与打捞”阶段,这 符合 12 和 13 中规定的国际民航组织附件标准。

18.目前掌握的数据表明,当应答器停止传输后,该航班未 再发射或接收正常的无线电或飞机系统(ACARS)通讯。因 此,我们只能参考仅有的卫星通讯(SATCOM)/国际海事卫 星组织(Inmarsat)数据以及飞机性能数据。

19.对雷达数据和后续卫星通讯(SATCOM)系统信号的分析 表明,飞机位于印度洋南部一片弧形海域,该海域为澳大利 亚搜寻与救援区域。该弧形海域接近飞机在燃料预期耗尽时 所处位置。

20.根据对我之前提及的现有证据和事实资料的分析,相关 数据支持 MH370 终结在印度洋南部海域的结论。

21.基于同一数据,我们认为,飞机在飞至印度洋南部上空 某特定区域时耗尽燃料,目前位于该区域附近的海底。该区 域位置偏远,远离所有可能的降落地点,且已知水深逾 6 千 米,海洋条件恶劣。

22.基于现有数据和上述情况,该区域在 327 天后(截至 2015 年 1 月 28 日)仍有人员生还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23.因此,我们怀着最沉痛的心情,代表马来西亚政府正式 宣布,根据芝加哥公约附件 12、13 有关规定,马来西亚航 空公司 MH370 航班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 239 名乘客和机组 人员已遇难。

家属

24.马来西亚政府认识到,宣布 MH370 航班失事,对 227 名 乘客和 12 名机组人员的家属而言难以想象,更难以接受。 13 个国家在这次悲剧中失去了自己的儿女。然而在经历这突 如其来的痛失亲人后,家属努力恢复正常或尽可能正常的生 活也至关重要。我们完全无意低估家属的感受,但希望这份声明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尤其是通过赔偿程序。

25.马来西亚政府向乘客和机组人员家属保证,搜寻 MH370 航班客机的工作仍是重中之重。马来西亚政府将继续与中国 和澳大利亚政府合作,并在上述两国的协助下,继续现有努 力,争取对这一悲剧有所交代。

26.马来西亚政府保证,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会承担相应责任, 保障家属根据相关国际公约、国内法并合理参照国际惯例所 应享有的正当权益,包括通过协商或诉讼等方式完成赔偿程 序。我们也了解到,如各位家属已经做好准备,马来西亚航 空公司可立即启动赔偿程序。

27.为履行承诺,保证家属掌握最新情况和经核实的相关信 息,MH370 官方网站(http://www.mh370.gov.my)为家属设 立了一个专属版块,内容包括通报搜寻及调查工作、赔偿程 序、回应家属质询及其它形式的协助。希望这一专设板块能 够继续为家属提供支持。 调查

28.马来西亚 MH370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 13 安全调查组由来自 7 个国家的授权代表组成,目前正在进行安全调查。由马来 西亚皇家警察主导的刑事调查也在进行当中。

29.因目前缺乏实物证据,特别是飞行记录仪,上述两项调 查受到限制。因此,现阶段没有证据证实关于事故原因的任 何猜测。安全调查进展中期报告预计将在事故发生一周年前 后对外发布。

结束语

30.我们再次向所有受此次失事影响的人们表达最深切的同情。所有参与搜寻人员都已尽最大努力,他们也感到沮丧。 我们从未动摇继续努力寻找 MH370 的承诺,让这件事对所有 人,特别是 MH370 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家属们有所交代。

31.此次宣布绝不意味着结束。我们将与中国和澳大利亚政 府合作并在两国的协助下,继续推进有关工作。MH370 及机 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怀念。

阿扎鲁丁 马来西亚民航局局长

==============================

这是一篇,取自这则新闻中的文告,敬请关注中国报或Like其面子书Facebook上的进一步消息。

12月中旬后至今,我家乡一直都处在炎热的天气里,今天晚上却下起大雨了,这则消息十分沉重地传出来,叫人难以放得下。客机上下落不明的人,家属什么都做不了,一则声明,就要和至亲永远诀别,想来,这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可是世界各国又能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对于这宗失联事件,其实它的离奇程度大到已足以成为世界悬案,及最离奇不可思议的空难事件。因它的离奇程度超乎想象,人们只能从雷达屏幕上,猜测飞机的去向和亲人的下落,可是却没有一个生存者,或亲眼看见的目击者,在这件事件中,让我们一窥客机的行踪。







助养机构

工作上,常接触一些慈善业者,就如其他组织一样,每个组织都会面对自身的问题。

义务消防队面对器具残旧,受政府消防局规划牵制;治安队受到应隶属内政部法令或隶属州政府管辖,这回谈谈慈善机构。

一个慈善机构越来越需要的,不是一颗同情怜悯心,而是一颗懂得说不的狠心。人之初,性本善;慈悲心,人人有。但不要忘了,现代社会人心不古,懂得利用好心的人也越来越多。

慈善机构需要“狠心”,多过“好心”,如此才能真正帮到有需要的人。一位从事慈善业的友人向笔者透露,慈善机构每月接不少求助来电,经彻查后发现是同一人。

只是换了一把声音,换一个号码,以为能瞒天过海。

慈善机构面对诈骗威胁是如此的直接,一通假求助很可能就此骗走义工的好心,甚至动摇及冲击义工的助人信念,现实中的人心险恶“铁”了义工的同情心,使后者从此变得铁石心肠。

对此,慈善机构会透过“家访”鉴别求助者真正所需,无论申请生活费、助养费或筹手术费,机构初步确认案例后便派员视察申请者住家环境,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谓的“求助者”也有一套应付路数。

慈善机构时不时接获问东问西的来电,最后却没有要求助,经调查发现是为套取家访方式,有些义工容易心软,错其实不在义工,说到底只是需要一颗狠心,懂得当机立断,客观判断案例,家访不受同情支配,不符资格便要把心一横。

慈善和保险一样,前者透过机构筹集大众乐捐义款帮助有需要人士,后者则是广招大众投保以平衡担保每个投保者的生命或财产;保险业面对诈取保险赔偿金的威胁,慈善机构也同样面对欺骗义款者,故需有一套严格的案例鉴定工作。

有些受惠者,会利用慈善机构移交义款的新闻剪报到处筹款,有些受惠者领大笔义款后私吞,甚至用来赌博,或花光后养成到处讨钱的惰性,习惯饭来张口。

义工需以钢铁包装爱心,用一颗“狠心”做慈善,确保义款是送到真正有需要者手中,防止慈善机构变相“助养机构”。

2015/01/27

记者席

记者席,是一个很奇怪的席位。

在任何大大小小的宴会上,上至政府部长,下至公会社团庙厝,记者席总是有着VIP般的台前位置,却没有VIP般的视野。

有些记者席设在左右两旁,主桌贵宾席面向舞台,记者的席位,有时靠近厕所,有时靠近音响,有时干脆设在走廊上。

上厕所的人经过记者席时,会看见我们在做什么,抄抄写写,一时拍照一时吃东西。耳朵一刺,原来发现音响就在隔壁,根本不习惯坐这位子。

记者们耳朵不断饱受音浪冲击,看似习惯了无动于衷坐在那里。记者出席一场普通的宴会,主人家依然会准备一桌席位给记者,无论记者来的人数多少,通常是一桌十人。

国内中文媒体有6家,若加上英文报,唯一勉强还会来华人宴会的就是星报,然而也需视出席嘉宾是谁,分量有多少。通常,就是6个中文报记者出席。

那么便还有4席无人坐,因此记者席是一个又食又拎又拿的席位。

不只是靠近厨房的员工,会发现不够筷子汤匙时,过来拿一两对去“救命”,有时还会有一些人,发现记者席上的菜满满时,游过来:你们不要吃吗?我打包了。

不浪费食物是好的,不过一个设定给10个人分量的宴会,却要6个人的胃来塞,痛苦可想而知(这也是笔者建议改自由餐,明知华人传统刻板要热闹的文化不会改)。

有时,过来又拿又吃的,居然是一个堂堂宴会的受邀宾客,是胸口上有别针进场的那种。宴会上第一道菜肴才端出,那是一道挺丰富的有小鲍鱼、鱼漂、海参、干贝。

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我们记者吃了许多,剩下一些料,这时有一个女人走了过来,问也没问,手立刻握住舀,慢慢转,慢慢舀,慢慢找,最后发现没好料,丢下一句你们吃完鲍鱼了....... 就走开回到座位。

我佩服的是,她可以有这样大的勇气,过来“捞”鲍鱼。不要脸?

记者席,什么光怪陆离的事都会发生。只是,这次遇到的这等“安蒂”心态,实在太让人无言。鲍鱼当然吃完,一锅里才6个刚刚好,6个人当然吃完。

不吃完,难道等你来吃?

2015/01/23

另类慰问

笔者有位朋友多年前发生严重车祸,院昏迷从鬼门关绕一圈,意识回来后,却发现右手神经线受损没感觉,用尽力气也不能紧握五指右脚膝盖以下部位被罗厘碾成肉片,为保命必须切除

左手从此要照顾右手,左脚要帮右义脚站起,走更远的路。

“好可怜”、“年纪轻轻,就这样了”、“下半生怎么办”、“如果你没出门就好了”……朋友那年19岁,在院休养半年里各种慰问淹没,有者甚至比他更伤心难过。当下感触是只有自己当病人了,才知道病人最需要的是“一视同仁”,正常人看待。

一度以为,病人最需要的慰问。我们大家都在这儿等你,赶快好起来吧!”让病人感觉“有难同当”,受人关心。四肢健全站在床边慰问,而他体弱气虚躺在病床上聆听,大家其实心照不宣:连医生都说不准几时能好

慰问的话说多了,病情不会神奇好起来,慰问再多,事情已尘埃落定,除了接受之外,别无他法,慰问听多了也不会感觉好过所以他说:“说些病情以外的事,病人才不会反感。”

然而从探病者的角度来看,慰问随时成为诀别再也没机会说出口的话。就像面对医生告知,你最亲爱的那人“就这几天了”一样,临终前,死别原来是这等苦涩滋味,一个逗号或句号都显得珍贵而短促,口中慰问其实反映出心上那一怀不舍。

我们舍不得这个人以前蹦蹦跳跳的样子,舍不得以前活泼开朗的他,舍不得将离世的那个人。我们舍不得那段时光,不甘只是曾经拥有——然而一切终究是要过去的。

不舍,是一种带负能量的情绪,它让人活在过去,踌躇不前。慰问的人一直缅怀过去,也无助病人重新振作。友人说,最有效激励病人的话,反而是对病人开玩笑:“以后拿掉你的义肢就追不到我了!”

2015/01/22

我的志愿


相信每一个人有其志愿的想法,都是从小学作文上的那道题目开始:《我的志愿》。

每个人似乎很小就知道一些简单的职业是干什么的,常见如消防员救火、警察捉坏人、医生救活人、老师教学生、飞机师驾飞机,......这时我们才开始对社会上的每个人设定角色,例如屋后的倒垃圾工人、巴士司机、台上司仪等等。

我以前写的第一个志愿,是消防员。后来我没有当成,反而当了记者,一个随时都要深入丛林,爬上高山,踏过沼泽,行过砂石滚滚的前线人员,负责了解一件件的事件。

我相信,那时许多人在作文上写的志愿,到了长大时十之八九都与我们写过的离体了,这是因为我们开始懂得探索人生,探索自己的专长,并用自己的专长来选择符合我们的事业。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懂得拿笔,需要父母教,老师纠正,再加上自己书写,于是才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好,字体端正,这就是你。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专长,不是短短数天就可看到,而是人到了一定年龄,累积了什么收获最多的,那他很有可能有那种本事。

我摸索自己的志向,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很久以来我不曾发觉自己走对了路,或者在歪路上是否有出头天,这一切都不知道。只不过当有一件事我不停地做,并累积起来了,我才觉得我的专长可能在那里。

例如写稿,我中二开始学习写稿至今,投稿过百篇文章,最后确认了自己的志向和努力的方向:写作。每个人的专长都不同,有些人擅长音乐,有些擅长拍照,有些则和我一样擅长书写,有的则还在寻找中。

寻找并不可怕,起码你在寻找的时候,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有一种人并不具备任何专长,但他具备的就是“好奇”心。这种人在我们媒体业界里很多,他们并不具备优秀的书写能力,可是因为好奇心,所以他们常常很快就嗅到社会上的转变。

有一些人,书写能力不好,却很会拍照,因此只要放对了他的位置,那他就是优秀的员工。有言蛟龙得云雨,非池中物也。

只要你还懂得必须探索自己更多,那么就不要停止,正如呼吸一样,不能停止,因为寻找自己、肯定自己的任务还没达成。

但也不要太灰心,细细观察自己过去数年来,都在努力和忙些什么,那些你在忙碌的事,都有成果了吗?还是需要加强。如果那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你是否愿意付出来实现它?

我小时候的志愿是当一位消防员,到了中学是想当一名修车员,因为喜欢车,然而之后自从阅读报章上刊登别人的文章后,我内心发誓早有那么一天我也想上报,于是我实现了,持续书写,更是成功中的成功。

有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寻,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事;很多时候是想得太多阻碍了你大胆去发梦,只要你还有能力,有生之年,一定要达成它。

2015/01/19

每日一照:晚霞

那天在某個旅遊書籍上看見一句發人深思的話,它說,人們住慣了最熟悉的生活環境,極少會去發現它的美麗和動人之處。

說得有道理,何必千里迢迢到外地去看它人的山光水色?認識那片不是陪著我們長大的瀑布和岩石,忽略了家鄉的稻草和晚霞。


我們尊敬的部長也說,國人總是喜歡在他人國家面前批評自己的國土。

老實說,對我這個曾經到過台灣唸書的人來說,大馬學生向老師教授投訴總總的問題,老師最多不會給你增加反對黨的選票,只能點頭表示同情。

如果你說得真的很糟糕的話。

很多時候,解鈴人還需繫鈴人,問題依然要從根源著手。我們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是馬來西亞。

鐵一般的事實,我們本來就不需要對外說我們有多麼糟糕,我們反而需要鼓勵對方,歡迎他們來到我國,看看大馬。

與此同時,要求國際關注就會是行動上的了,要改變就要從自己開始,對別國家人民投訴,他們只會點頭,同情,但卻不能給你支持你所喜好政黨的選票。

言歸正傳,我所居住的大山脚其實是個美麗的城市,我每天必須經過這條高架天橋到達公司,或回家。去公司時我面向東昇的太陽,回家時我也往夕陽駛去。

放慢速度,只為看看晚霞多美好。


2015/01/17

百利镇 摩卡多 Moccado cafe

放工后,很适合来一杯咖啡放松身心。

上半时的咖啡,总是喝得很急,匆匆忙忙就要花钱吞咖啡,没有品尝的过程。

我想起有个卖咖啡的家伙说,第一口要浅尝在舌间,小小口的,之后的第二口才稍微是一茶匙的量,喝了后感受吞下的香味,随后慢慢喝完。

咖啡和茶一样,不能豪饮,不能畅饮,只能慢品。

在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喝咖啡似乎只有晚上才能做的事,然而碍于明天要早起身上班而咖啡扰乱作息时间,晚上回到家疲累了喝咖啡时总是天人交战。

一阵犹豫,结果还是喝,如此一天又一天,对咖啡免疫了,几乎半夜喝一杯都可以酣睡。

然而我们体内的器官真的免疫了吗?它可能备受折磨煎熬都不知道。

在台湾求学的两年,我的咖啡瘾并没有因为台湾清淡食物饮料而戒掉,我为了所谓的壮举,喝完一整间便利店冰箱里的各式各样罐装咖啡。

从日本的到雀巢再到蓝山,几乎可以收集所有的罐,每到便利店就是一瓶,上次喝过日本黑咖啡,这次喝拿铁,下次喝蓝山。

台湾回来大马才觉得钱要花在有品质的东西上,不要花钱吃不健康的东西。

于是我转喝精致的咖啡。

我家附近的摩卡多咖啡店,是一间走路就可抵达的咖啡厅,也是大山脚百利镇这么久以来,第一间有情调的咖啡厅。

在这座原本就平静的小镇里,多了年轻男女谈心的声音及去处。

印象中没记错它前年开张,我曾经进去喝了觉得不太行,也吃过一碟意大利面,觉得还不错,蛋糕甜点中规中矩,随后或许是要装修吧,间中曾经关闭一阵。

后来去年重新开张,店内焕然一新,装潢更佳,店内咖啡味和文艺气息越来越浓郁。若说气氛则是80分吧(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要投资那么多去开一间咖啡厅,卖的咖啡比咖啡乌贵多几倍,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你家必须取道百利镇路回家的,不妨停下来喝喝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欢迎浏览他们的面子书:

咖啡厅地址:
82, Jalan Kota Permai, Taman Kota Permai, 14000 Bukit Mertajam.

营业时间:
中午12时至晚间10时30分,每逢週一休息。





















2015/01/15

叮当3D组合模型

通常,周末就是休假,我的周末却不在大家的周末,而在周四,早上带里数已经达到18000的小蓝去它诊所看诊后(小蓝和人类一样,心脏到了某个阶段就要去检查心血管和心功能),回家就组合叮当模型。
叮当的头有60个拼图要组,每个拼块后面都有号码和方向,放心,一定很容易。
忽略后面花布吧,那是我的床,我在床上坐着组合,叮当的头开始成形了。一个半圆球出来了。
半小时后,我已经把叮当组合出来啦,放在下面这个垫座(身体)上。
叮当可以玩各种摆设,是一个超好玩和可爱的东东。
哈哈
反过来!超喜欢。

2015/01/12

《惟“恐”天下大亂》

 遙想當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電視螢幕不斷重播客機撞入世貿大樓觸目驚心的一幕,雖離美國遙遠,但我國無論大街小巷、咖啡店和超市各場所,無一不打開電視直播事件進展。

 內心,也不斷思索,恐襲雖遠在天邊,會否有那麼一日來到我國?為應付恐襲,各國政府機構成立反恐部,擬法對付恐怖分子,政策的轉變同時激化各宗教和種族意識形態的對立,遠離二戰後的今時今日,和平危機似乎已轉以恐怖活動的形式在全球蔓延。

 組織性恐怖襲擊案例多不勝數,但單獨的攻擊行動也不在少數,全球槍支氾濫更加劇小規模襲擊;如去年12月澳洲悉尼發生挾持人質事件,本月7日法國也發生《查理周刊》被持槍者攻擊致死12人。

 恐襲在毫無預警下發生,無需繁瑣策劃,只需簡單持械殺傷便足以對社會造成緊張,撕開“治安”的防線,人們從此活在陰影裡。

 我國是個多元種族社會,秉持中庸治國理念多年,無奈前陣子網絡和媒體上充斥著極端言論,我國最大挑戰是團結,最大擔憂是被有心人從中作梗;縱觀網民在社交網站對恐襲事件的留言,皆是你來我往的政治攻擊,非黑即白以二分法判斷事物不經分析。

 須知,恐襲從不選擇政治陣營——當(如果)它發生了,則只會是悲劇,恐襲課題不能被種族化和政治化,否則它將找到機會紮根大馬,我國應從情報、立法和執法等各角度,嚴打國內外極端主義“掛鉤”合作,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要對此居安思危。

 去年11月26日,國會動議提呈《克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白皮書揭露,財勢雄厚的“伊斯蘭國”組織已對國際社會,包括大馬構成威脅。

 大馬人涉恐怖活動已有先例,如“炸彈專家”道菲阿都哈靈早前參加伊斯蘭祈禱團(JI)策劃襲擊,情報也顯示有大馬公民涉及敘利亞聖戰恐怖活動;為此筆者呼籲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入反恐預警和情報搜索,不同政治陣營者,亦勿再製造爭論課題,糾纏不清。

 百姓亦要團結一致,槍口對外不對內,多年來中庸多元理念治國長治久安,換取的和諧與團結得來不易,國民面對外來威脅時更要無堅不摧。

12.1.2015刊登於星洲觀點言路

2015/01/11

爱大华美食

最近出去走走玩玩,都是吃尽美食,我姐的家婆是一个很会煮菜的传统女人,尤其在爱大华这霹雳中部小城镇,因着实兆远发展而带动它,屋价也在短短时间内飙涨,无论如何我定时会来到这里,感受风土人情,吃吃福州美食。当地福州人多,所以福州菜一流。 



我来到的第一天就吃到了久违的红酒面线,据说她特地做给我吃,准备的红酒这次也是酿到最美,不会太醉也不会太咸,味道刚刚好,也是我吃到最好吃的一次,她端了很大的一碗给我,只是碗里有鸡....唉,祈祷了快快吃掉。 



我大姐刚好半工读的大学毕业了,比较轻松,加上延迟开课到11号,所以我也也打算了去她家玩玩,请了7号假期,8和9号是周假,一连三天都在她家玩。只是这次却是由我来当他们的阿四,载上载下,老实说我还蛮喜欢在她家附近开车的。

这是因为我姐夫的小蓝(非本人的小蓝)也因为擦撞到而拿去喷漆修理了。 



尽管如此,我也只是实兆远和她家两边跑,第二天去了怡保游玩一天。 我学院的同学就读的学校三德校对面,有一间Ipoh perade是我去的地方,找到家居精品店,暗自决定了以后的家具要那里买,因为精美程度让我爱不释手。 怡保也还算是个很有古迹味道的城市,我们显然没有用双脚去感受它的真实和百年,但却是为了精品店而来!尤其是银河社的积木小模型,让我看了更想拥有,太可爱了! 

我最后并没有买,原因是太贵,其次是我已经下定一艘战列舰模型了,货明天该会到手了。除了我姐家婆的美食,我也尝试了shushI tei的日本冷面,第一次吃,感觉还不错,只是生鸟蛋要打在面条里搅拌,感觉就很奇怪,但我追求原味,还是照淋来吃了。 



这是我们的晚餐,这次吃并没有前几次多,因为大家都省省用。 听说,实兆远因发展蓬勃,越来越多外坡人入住,成了发展的城市,因此周遭三不五时就出现新的咖啡馆,每一间我都会想去尝试,但不是每间都可继续下去,只要有创意,相信不容易被淘汰,而我吃过的这间叫the farm却还没有倒,也许开始赚钱了。 



令我心花怒放的是,吃到彩虹蛋糕。我姐夫说,这蛋糕有传统的味道,我则第一次吃就爱上,我们叫了彩虹蛋糕之外,还有咖啡牛奶浴,焦糖卡布奇诺,巧克力千层。 姐家婆简单的菜,叫我们回来吃。 实兆远的路途中,偶然看到一家如此招牌的店,真实天天要。天天都要她的歌。

2015/01/09

开车有感


人生就像高速公路,油站象征旅途启程,出了加油站,眼前漫长不见尽头的路,除了走下去,别无拐弯之路,人生亦无捷径,也没有永远的停顿,只有一路直达终点。

偶尔累了,可选择进入路旁休息站歇息却不宜久留,因为人总要把握有限的时间见识更多的风景。

开车上路,一路走走停停看沿途风景,有荒芜人烟的草芭,也有热闹灯光明媚的城镇,每个不同路段都象征人生不同的轨道,有些路段有车与你同在,有些时候只有孤独一人。

有些路段是崎岖起伏不一,正如人生历经起起落落,但请放心,一场风雨过后,又是一条晴天下笔直的康庄大道,再艰难也要度过人生低潮,要相信此后就会迎来高潮。

人生中也许发生各种“意外”,如汽车心脏——引擎意外出问题了,大道沿途的修车店是唯一看诊去处,在历经生死挣扎活过来,依然要继续走下去,待元气恢复后再上路。

意外也许发生在亲人或朋友身上,也许他们无法熬过来,但在送对方一程后亦要继续上路,只是往后的路便多了几分对过去的思念。

人生来到了中点站,回望启程时的18岁感觉十分遥远,依稀记得启程时自己离现在的中点站还很遥远,时光好蹉跎,人生再长,也不过是宇宙短短一光年里,渺小的地球时间的数十年。

人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得失,立即将视线离开星空,启动引擎上路,灯火明媚的休息站渐行渐远,车灯照着前方孤寂的道路,月光洒在层次般的云朵折射出远处幽暗的山峦,一路行驶,一路等待黎明。

开车有感,一路上没有更多的想法,只是我有时是赶在云雨大军压境之前,有时却是追在雨后天晴的太阳之后。

7、8、9/1/15 小藍下霹靂

小藍來到愛大華,木威和班台。

2015/01/06

鏡頭下的微笑

兼職攝影和記者,可為別人帶來平凡日子中意想不到的驚喜。

到學校採訪時,學生們靜坐在教室裡,見到記者進來要求拍一張上課情形,學生喜出望外,開始無視老師的指令,“記者先生這邊!記者先生拍我!不要拍我!我很害羞!”,老師邊控制學生,邊哭笑不得。

學生的可愛和純情就表現在天真的一張張臉孔上,鏡頭里每張稚嫩的臉孔自豪到不得了,或許回到家會向爸媽說今天記者來班上拍照,爸媽或許明天就會到報攤買份報紙,剪下照片為孩子留念。

到慈善機構或殘疾、孤兒收留中心採訪,記者要求員工配合拍照時,只見員工羞答答地說不要不要,最後終於在一番苦口婆心下,硬著頭皮靦腆上陣,可是鏡頭里她、他的嘴角卻是揚起了微微可愛的笑容。

那天採訪收留中心時,一位在那裡工作了11年的女員工,從來沒有感受過在鎂光燈下是什麼感覺,那天終於體驗到後,只見她掩著臉害羞地說:“可以不要把我拍到好像模特兒嗎?”結果還是乖乖讓我拍。

記者沒有配備專業攝影師那般專業的攝影器材,一切只為新聞照需求,而同樣的鎂光燈,卻能為許多平日埋頭平凡日子裡的平民百姓,帶來驚喜和意想不到的快樂。


我終於體驗到兼職攝影和記者的快樂所在,那就是為人們帶來快樂泉源。

2015/01/03

每日一照:光源

手机的普及化,导致光源污染,它比路灯对城市造成的光害,更深入你我之间的平淡生活中,也因为联络的必要,你我之间时常保持着联系,手机是连接点。但是在手机出现以前我却希望以后能随身携带一个可发出光源的物体,小时候我对手机还没有印象前,手表按钮发出的蓝光和黄光,及摆在床头的闹钟发出的黄光或因吸纳阳光后夜里映着绿光反应的来源,这些光都是极其微小却对我而言极不寻常的,按着手表的光,亮了灭掉再亮再灭反复不停,微弱的光源都是一次电力相同后产生的能量,后来手表坏了。

手机的时代从我家一颗大哥大开始降临,随着是亚考迪奥、NOKIA 3310、8250、2100....等等,直到来到对手机有较大改造的Sonyericsson(忘了怎样spell),接着依然是市场需求稳定的NOKIA,再到后来就是黑莓手机了,图片中的左2就是我第一次买下的智能手机,当时700令吉一个,但已经是很贵的了,我第一次买那么贵的手机。随后这颗手机报废,接着用回老机,也就是左3的这颗CSL电话,据说它是马来西亚第一个研发的手机,但市场并不怎么样,后来还是换了一颗三星手机,那手机现在由我姐夫继承,随后我便是沿用至今的左1这只。从一个很单纯对光的要求,到对功能软件全面的要求,手机前后不到十年,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世界,能说人类科技一日如十年吗?是可以这么说,但我更希望看到太空科技的突飞猛进,为孤独的地球带来另一个有生命的星球。


2015/01/02

逃亡

有那么一刻,我站在月台上会心急如焚起来,我盯着在倒数快铁抵达时间的告示板,不为别的——逃离空气污浊的城市。快铁从进站、停下到开门,然后闭门,一切看在我眼里是怠慢,我迫不及待争先上车,迫不及待想赶回家,仿佛只有家才存有新鲜的空气。

当这座城市的环境污染每况愈下,我就感觉越来越陌生,甚至它不属于我。我那原本健康的体质,届时再也无法“出淤泥而不染”,洁癖的我只能乘列车一路逃出城市乌烟瘴气的笼罩。

在“洁癖”的心理使然下,我洗澡时都尽量避免沐浴露,只为减少皮肤接触化学而改以温水拭擦身体,不论如何保住身体的清新,来到巴士站时还是不可免于一场“喷漆”。路上奔驰而过的车辆,像乌贼遇险时吐出一团团墨汁,柏油路几乎可以不必维修,就地取材借黑烟粉刷即可。可想而知,这些黑烟熏到身上时,我们的肺部总是疲于过滤,直到不能负荷过高的空气污染指数。

中午到路边茶餐室进餐,却不知摆卖的食物沾染了多少尘埃和车烟。以为一天一点不要紧,但日久下来,毒 素累积出病来了都浑然不知。晚上回家煮食,到夜市买有施肥料和农药的蔬果,走进杂货店,尽是加了防腐剂的罐头和饮料,我对“吃”的要求水平,已降至“只求 饱肚”就好。

城市里,不只是车辆散发一氧化碳,街头上还有成千上万个烟民一起为地球加温,我走在太阳底下,也不知 那异常酷热的光线是否含紫外线,四处林立高耸入云的商业大厦,阻挡了空气流通,乌烟瘴气因此不能排解,不断的回流城中以致整座城市在远看时,像被锁在一片 朦胧里。过了多少年后,当小孩画天空的颜色时,已不再是用蓝色。

当我们承受不了过滤有害气体的负荷,只好借商场的冷气滤净空气,我们缓解了肺部的压力,但冷气却增加 了地球肺部——森林的压力。冷气需要耗更多电量,加剧发电需要的燃料下,发电厂排放出更惊人的废气,伐木活动不减反增,地球的肺再也无法保障地球空气的新 鲜度。

我们的身体像海绵,浸在多种污染中,吸收了不少“毒素”。有时不止是器官与肉体上的“毒素”,还有藏 在我们内心的“毒素”——压力。压力没有及时获得纾解,压抑久了,也会压 出忧郁来,人从此戴上“忧郁”的眼镜看世界,每次扪心自问为何而活时,就 越看不清生存的意义在哪里。

毕竟,我们还有如世外桃源的乡村小镇,还可以享受蓝天白云的生活。许多城市人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想 脱离城市盲目追赶的诅咒,于是举家迁居乡下小镇,过上一段简朴、不慌不忙不喧闹的新日子。安定下来后,很可能就是下半生了,而那时是满足健康的时候,也是 抱病到老的终站。但环境污染持续加速,也许再过不久就追到乡村小镇来了,洁癖的我,最终无路可逃。

2009年,寫於KL

早餐:蒜香義大利麵

 總是喜歡在我的藍色Ikea沙發上拍食物的美照。 因為這裡的藍色,和這裡的白色窗簾,早上透射進來的陽光,構成漂亮的背景。  下次我應該要換別的地方來拍食物照。 目前儘管工作恢復到疫情前的忙碌,我也還是煮三餐,能在家煮就在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