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Kelantan 短途遊吉蘭丹


到吉蘭丹州走走,最期待就是去Siti Khadijah Market,以前我從書上認識到這座建築物,歷史悠久,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去看看,沒想到在剛過的3天內成真了。

這座地標的知名度別說國內,連外國人都會到此一遊,也是旅遊局主打的旅遊王牌,保存著當地商業活動最原始的面貌。

哈,所以有人說,如果你來了吉蘭丹卻沒有走進去,就不算來過吉蘭丹,對於這點我倒是同意耶。


我和柔上週五(6日)乘坐晚上10時30分的巴士,跟隨一個團到來一遊,凌晨5時30分抵達批發市場,走了一整天看了5間著名的廟宇,隔天早上便是到此市集。

雖安排在最後一天走這個市集,但感覺不太妥當,畢竟這個市集如只是用1小時30分來走,時間上是大為不足,而且物品眼花繚亂到你無法停止你的眼睛一直在看,無法停止你的手一直在拍照。

我想,有太多的素材在內,需要好幾天好好記錄。但用走馬看花心態先鋒探查,也不失為一個率先“勘景”的機會,就好像在沙灘上留下腳印,是為了日後的再登陸做準備。

*伊斯蘭黨精神領袖聶阿茲,已在2015年2月12日去世,但他的海報,在這市集裡隨處可見,可見直到今天他依然受人尊敬。

先說說所見的市集。

這個極具特色的市集,從上往下鳥瞰,是一個有著八卦圖形的市集,整齊排列著所有的攤格,多數中間售賣的是蔬菜。

當然,八卦形市集周邊的建築物裡也有許多其他攤格,如糕點、水果、魚、肉類等,底層是售賣蔬菜及潮濕的物品,也就是那些需要力氣扛進去的物品,魚、瓜果和蔬菜都是。

二樓至三樓則售賣的是一大批大批的布料、馬來服裝、頭巾、飾品,以及雜貨、香料店、零食、藝術品等比較輕量的貨物,我們來到市集,第一個就先爬上去高處鳥瞰拍下八卦圖。



然後就浸在,一個個攤格裡,洋溢著的熱情之中。

他們的熱情,絕對不是因為你是來自外坡的華人,或者外國的洋人,而是他們對本地人都充滿如此的熱情,會很親切的問候,好幾個馬來婦女,可以坐在攤格旁,討論著生活上的小事。

我觀察到,二樓以上的小商舖,貨物都疊得高高,一圈又一圈圍著店主,店主就在高處。

通常,顧客到來要買一樣東西,若眼球搜索一遍找不到就會問店主,店主不會下來找給你,而是告訴你的手:“往左邊一點,下面一格,再過去一點,再過來一點,對,就是那個”。

那個,就是你要的東西。

這,就是我看到的東西。

店主與顧客之間,就這樣產生了互動。



我想,在比較發達的大城市,檳城、大山腳、吉隆坡也好,由於設施充足、空間夠大,貨物可以擺在四周圍,而無需往上堆疊,顧客來到,隨手拿起籃子,挑了一籃物品,交給攤主點算結帳即走人,過程中,連一句“謝謝”都沒。

看了這裡的攤格,我更不明白,城市巴剎裡的小販為何總是一直吵著空間不夠,生意越做越大,攤格越擺越大,但就是不懂得解決問題,什麼都要吵著要地方政府提供更大、更大、更大的空間。

老實說,他們越是居住在舒適、供應充足、不愁吃喝的城區,越不懂得“少即是多”的道理。由於貨物擺得擁擠,而具有獨到特色,所以有關市集,向來是遊客慕名而來。

不信,你可以看你家附近的巴剎,平時可會有外國遊客來?



當天看完市集,接著到附近的王宮建築看看,再來是到蘭道班讓(Rantau Panjang),我很喜歡本身國家的一些地名,不只中文名取得很好,連馬來名都感覺好聽。

其實,一路走來,一些地名好好聽,以下路線,順便給大家看中文譯名。

從大山腳往吉蘭丹去,要走東西大道(Lebuhraya Timur-Barat)。

 寥寥無幾的車輛,凌晨停在簡陋的休息站。

第二站停下來吃東西。

第三站停下在油站如廁,夜路無燈火,一輛羅里準備探入一團黑暗之中。

抹鏡子,左上角油站商標,是爪夷字。

這是一段跨越4州,耗時5小時多,約320公里的路程,崎嶇山路居多,高低不一,道路狹窄,多數是來回單車道,超車時必須非常小心,重型車輛多走此路,有時半夜開車,會有大象、山豬及野生動物出沒(這次載我們的司機說他看過一次大象出沒)。

從檳州大山腳出發,進入吉打州的居林(Kulim)、魯乃(Lunas)、加拉岸(Karangan)、居邦(Kupang)路口,隨後進入霹靂州經過宜力(Gerik)、橫越猛公湖(Tasik Temenggor)並看見湖中央的霹靂萬丁島(Pulau Banding)美呆的景色,接著才會進入吉蘭丹州,途中經過Gunung Reng、日里(Jeli)。

來到日里,就是開始靠近馬泰邊境了,隔離我國與泰國的,是一條哥樂河(Golok River),接下來的路都是沿著馬泰邊境前行,一路來到了蘭道班讓(Rantau Panjang)即其中一個邊境關卡所在地,再往前直行越過了吉蘭丹河(Sungai Kelantan),就來到了吉蘭丹市區。

然後還是拋不開職業病,來到就問一些當年發生的嚴重事蹟,其中一個就是“吉蘭丹大水災”。



吉蘭丹曾在2014年發生嚴重的大水災,多地淪災區,很多水位高達屋頂,走一趟吉蘭丹還是可以看見一些老舊的房子,牆壁上還有當年的水位痕跡,我們所居住下榻的酒店,就淹了一個成人的高度,只差一個梯級洪水就進入酒店。

當然就連Siti Khadijah Market也無可倖免,吉蘭丹市區更是多處淪陷,我認得出一個高架天橋被水淹了四周,橋上都是車輛的畫面,話說,當年這裡水災時,很多來自大山腳、吉打州、霹靂州的義務消防隊、義務團體、志工,就組織了龐大的車隊,將救援物資源源不絕送進來。

只是,我暫時還找不到,及不知道有關紀念當年事件的紀念碑在哪裡(有沒有因此特別設立,還需問當地人)。

總的來說,吉蘭丹水災時,雖然是伊斯蘭黨州屬,但大家還是不分你我救災,不管是當年還是反對黨的民聯(希盟前身)、當年還是執政黨的國陣(如今已成為反對黨)也好,對此,有機會要好好來發掘一下。

較早前,我們也來到了道北(Tumpat),拜訪過的廟宇是:



1)雙龍廟(Wat Phothikyan),地點在Kampung Balai





先是位於萬捷(Bachok)的雙龍廟,有著高達128尺的佛像,顧名思義,祥龍圍繞著廟宇,裡頭也有一棵許願樹,掛滿許願的彩條。

===========================
2)南海觀音,地點在Balai


 一望無際,從此望去,沒有其他陸地。

 她站在南中國海邊上。

南中國海,波濤洶湧。

南中國海邊的牽牛花。

可愛小黑狗。

來到雙龍廟,不妨到附近的南海觀音看看,顧名思義,此廟有一座高聳的觀音像,並望向南海,據說2014年大水災,當地一帶受到了保護。

===========================

3)龍船廟(Wat Mai Suwankhiri),地點在Kg Bukit Tanah






個人喜歡這張,明、暗有別的,只是那燈泡......




此廟顧名思義,是廟裡有一艘龍船,據說龍船長、高約100尺,這裡因建築精美,成為許多遊客到此一遊拍照的好去處。

===========================

4)臥佛寺(Wat Pothivihan),地點在Kampung Jambu, Jalan Meranti



最初稱為“菩提樹佛寺”,取名於該寺裡的一棵菩提樹。據說,菩提樹是源自斯里蘭卡,並由近代住持普曇普法師在一百多年前栽種的。目前,它是丹州最老、最大的一棵智慧之樹。後來常住僧眾們籌建了臥佛像,而以“臥佛寺”命名。由現任住持曇華法師率領6位法師,于1973年啟建臥佛像。整個工程耗資馬幣35萬令吉左右,並於1979年完成建佛工程。臥佛長40尺、高11尺、寬9尺,為東南亞最大的臥佛,在世界排名第二。(馬來西亞觀光局資料)

===========================

一路上其實沒什麼睡到。

話說,第一天5.30am就抵達吉蘭丹市區,先到了一個大型的批發市場走。

清晨時分,這裡的商業活動還沒熱鬧起來,顯示吉蘭丹其實是一個生活步調比較慢的大城。

很多婦女、工人,都是早晨祈禱後才到來搬貨、分配貨物,羅里隨後才進來上下貨,據說這裡有不少來自泰國的貨,例如來自泰國的芒果,佔據許多攤格,也有不少從泰國到來的人,在這裡進行大批貨量的採購。



以下看組圖去:





貌似靠近馬泰邊境,就會出現許多這類載貨的小摩哆,可以誇張到一次過載送很多的貨。

天還沒亮,已開始亮燈準備運作的批發市場。

天稍微亮後,小販們開始活動了。





================================

下來說說這個地點,Rantau Panjang,這個是位於吉蘭丹,與泰國的其中一個邊境關卡所在地。


這個行程安排在即將回家那天,有一小段時間在這小地方走走。如果車輛是從這裡離開,並往西海岸去的話,那它一旦離開這裡,就會展開一段綿延不絕,極少有小鎮出現的山區道路,不過山景蠻美的。

所以,這裡集一切集各種物資,小鎮四周都有不少店鋪擺賣泰國貨品,不少泰裔在此生活。


和柔妹在這裡探索時,發現幾個有趣的事物,話說在大山腳,有不少廟宇是由店屋改裝而成,雖然吉蘭丹是穆斯林居多(當地人說97%是馬來人,約3%是華裔)的地方,也有一些清真寺是從店屋改裝而來的。


這裡什麼都不多,就是馬來人經營的餐廳多,華人經營的店屋有極少數,不過來這裡主要不是要找回華裔開的店鋪,有時做人就是不要這樣,總是去到哪裡都找華人的、華人的,因為這是多元種族的國家,我們應該是去到哪裡,就吃到哪裡,買到哪裡。

就像下面這位馬來女生,很努力在經營一個小攤格,賣的是coconut shake,喝起來挺好喝的,也非常便宜,一瓶才2令吉。


柔妹說,這裡經營生意的,不管是小販或攤主,不少是女性穆斯林。


吉蘭丹有不少漂亮的清真寺,但卻不是每一間我們都會去,這間就是我們所經過時發現的。


街上可以看見許多泰國車牌的車輛,準備載貨通關到泰國,一如既往,他們總是會把車輛堆到滿滿,輪胎都要壓扁了。

走在街上,看見他們辦貨時,很自然而然會與一些人交談起來,然後就會舉起相機,拍下他們工作的照片。


通關的關卡,假期時分會非常忙碌及道路擁塞,所幸我們在非假期時分來,通關的車輛不多。


據說,有人曾游過這條河到泰國,結果被警方追捕時被打死。之後,我們聽了這故事就來看這條河了。

話說,平時一般哪裡會特地去一條如此的河的?也不就又是免稅市集那些,所以我們就特別尋找一些不一樣的風景。

柔妹後面的橋,就是蘭道班讓馬泰邊境關卡的橋,過了一條河,就是泰國。


泰國村民,和本地的馬來村民,沿著這條河生活了許久。平時發生過什麼小事,都是需要時間留下探索。

這條河如果不是因為那件被開槍的事,我們就不會特地去找來拍。

另外,話說之前對面泰國曾發生過爆炸事件,地點就靠近蘭道班讓的泰國地區,這些小事,只有問當地生活的人才能知道,其實不用去到泰國,彼岸就能找到這些零散的故事。


以下是一間工廠的牆壁上,塗鴉著Linkin Park,右側遠處,就是馬泰邊境的河流所在地。


賺多賺少,有工開就很開心。


少數華裔經營的生意。


特別的店屋,樓上樓下都是滿滿的盆栽裝飾,在四周圍一板一眼的建築裡,獨具特色。


地毯店也有不少,總會高高掛,招牌也有泰國字。


摩哆是當地人主要的代步工具,車輛多數是通關用的貨卡,生活步伐緩慢,社區平靜。


在蘭道班讓的巴士總站旁,一名女子經營一間馬來餐廳,總會對華裔客人說幾句中文“i love you”、“我愛你”之類的,但原來她還很會唱中文歌呢,而且不是只有一首。

她原來是兜售另外一樣物品,類似風油的貨物,為了能把貨物銷出去,喜歡唱歌的她學習中文歌自我提升,唱了一遍又一遍,可能就能賣出好幾瓶了。


說起來,女性經營生意還蠻多的,在吉蘭丹,就包括下面這位女士,她所賣的食物深深吸引人,這是一種叫做“Akok”,像是軟軟的糕,咬下去口感是綿綿,味到是甜甜的,帶著點焦香味,散發椰漿的味道,特別好吃。據說,他們Puasa時才會做來吃,平時則做不多,因此數量有限。

才試了第一片,我立刻就一次過買了不少來吃。


Akok


也參觀參觀Batik廠。



到訪當地一間國民型中學,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建築風格與眾不同。



最後是這個:


我們錯過,中國風格的清真寺,就留下次來!!

早餐:蒜香義大利麵

 總是喜歡在我的藍色Ikea沙發上拍食物的美照。 因為這裡的藍色,和這裡的白色窗簾,早上透射進來的陽光,構成漂亮的背景。  下次我應該要換別的地方來拍食物照。 目前儘管工作恢復到疫情前的忙碌,我也還是煮三餐,能在家煮就在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