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了十八丁炭窯廠!
多年來,都很想來這裡一探究竟,繼我和柔妹到愛大華看大姐的寶寶瑤瑤後,我們在回途的時候,就去了一趟霹靂州的太平,十八丁。
到了太平,首先找當地的金牌導遊李仰文,讓他帶我到處走走,十八丁是我和柔妹第一次來,由於前往太平的半途中下起傾盆大雨,還以為行程就此受阻,但其實到了太平這座雨城,雨勢開始轉小,不時還是會有毛毛雨,但情況還好。
就讓李先生帶我們到太平十八丁去,十八丁距離太平市中心大概半小時那樣,路程不會很遠,第一站就來碳窟廠。
由於剛下過大雨,所以碳窟廠一片煙雨濛蒙,雖然雨後冷冷夾著熱熱,感覺好像在火山附近,沒有風吹來,但雨後有一絲涼意。
參觀碳窟廠時,剛好師傅正在將紅樹幹抬進去窟裡擺放,朋友說我們很幸運,因為上次大姐他們來,碳窟剛好都在烤製火炭,所以沒有很幸運看見碳窟裡面。
我們算是很幸運,一來就可以到裡面一探究竟,當然我也怕怕,不敢逗留太久,怕紅樹幹倒下來,話說,從紅樹林砍下來的紅樹幹可是很重很重的。
看下面這位仁兄,他告訴我自己都有60多歲了,但抬紅樹幹好像不費吹灰之力,而且一根根抬進去,全身精壯,肌肉很有美感,哈。
這些紅樹林的樹幹,經過烤製就會變成火炭,雖然火炭已經越來越少需求,畢竟住家很多都使用了煤氣爐,但火炭卻開始有更高尚的需求,例如有越來越多的咖啡座開始用火炭烘烤美食,如魚、雞、豬肉、牛、羊等,這就是為了講究品質。
所以火炭還是有它的市場和需求,不一定就是夕陽行業,即使夕陽,也不過是留下能守業的廠商,剩下市場份額,也足夠他們賺吃了。
你知道嗎?用火炭燉煮出來的湯,和用煤氣爐煮的湯,完全是兩種味道來。
如果你不相信,下次可以嘗試用火炭爐來煮一次試試看,我記憶中最絕的味道,就是用火炭煮的鹹菜燒豬腳湯,那個味道,超贊,我很榮幸自己吃過那味道,而且這股兒時回憶,最珍貴啦。
另外,火炭其實應該要物盡其用,燉煮了湯,火炭不是立刻就要滅掉,為了不浪費它,我們甚至把臭豆,連同外皮都不要拔,一起整串丟進去剩下的火炭上面,紅通通的火炭,會烤熟它,臭豆外皮呈深褐色後才拿上來,撥開,香噴噴的臭豆,吃進肚子,美味極了!
當然,你還可以香蕉葉烤魚那些,火炭一旦使用起來,長時間燉煮了湯之類的,剩下火通通的火炭其實非常好用,而且烤什麼就熟什麼,螃蟹、蛤蜊、蝦、魚、蘇東、全丟進錫紙上,檸檬汁、大小蔥蒜撒上去,香草等等,簡直是人間美味。
師傅精壯的身體,令我自嘆不如。
紅樹幹放在窯裡,需要在下面放石塊撐住,不能碰到地面,等擺滿後,盧壁封起來,就開始漫長時間的烤製。
我有幸看到裡面的情況,頂部架了一個工作燈照明。
好像愛斯基摩人的家,我和柔妹一起參觀。
歡迎來我們的家!哈哈
工人駕駛小船,從遠處的紅樹林園將砍伐後的一根根紅樹幹,載送到工廠來,並沿著小河流開進廠邊下貨。
大雨過後,地面一片潮濕,有好些紅樹幹放在戶外,左右兩旁就是炭廠。
早期的面貌,一直保存至今,我們應該了解更多,有關這個工業的歷史。
一根根紅樹幹,搭在工廠旁邊,一般上,我們無法抬得動它,就只有這裡工作的工人,在我們眼裡看來就是大力士,因為他們力大無窮,抬起來走動,也面不改色,可以跟你講話,絲毫不感覺喘。
泉成炭窯,炭灰將牆壁上的工作表染黑。
泉成炭窯裡,張貼著一張《中國報》的畫頁訪問,讓傳承歷史使命的報紙,將炭窯的故事給永久記載下來。
一片煙雨濛蒙,美麗極了。
——接下來的太平遊記,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