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拍攝 |
到學校不久,烏雲密佈下起了一些雨,回車拿雨傘,再回到學校門口,就傾盆大雨起來了,老婆也到了,我們今天一早的工作以此開始。
僅此記錄自己一下。
下大雨,老師和校工在門口迎接學生,幫學生撐傘(我的雨傘)。
發現老師們的雨傘不夠,就借出去,一名學生剛好要下車,我立馬也來幫助一下,給學生撐傘下車一下。
之後,在車上完成局部的文字和照片工作,之後輾轉去Bayu Mutiara 檳城X王的住家隔壁神壇,昨晚發生火災,今天就過來看了。之後的早上10點半,還有一場學校的道路巡視。
峇冬丁宜華小疫苗接種中心今日運作,率先為該校約545名學生接種疫苗,明起一連4天為另5所小學學生接種。
此前,這座在兒童全國新冠免疫計劃(PICKids)下運行的中心,初步是為4所學校學生接種,如今增至6所。
接種「人生首劑」冠病疫苗前,一名學生註視護士從藥瓶裏抽取疫苗。
拍攝:羅健傑
衛生局在峇冬丁宜華小的有蓋籃球場,設立疫苗接種中心,運作5天總共為6所小學的學生接種。
有關疫苗接種中心設在峇冬丁宜華小的有蓋籃球場,今早8時30分以該校幼兒園學生率先接種疫苗,隨後各年級學生依序進場接種,直到下午2時完成接種。
雖然該校學生們接獲的MySejahtera預約通知為早上9時,但校方為了避免出現擁擠情況,安排各年級學生依據校方定下的時間表接種。
峇冬丁宜華小的家長們,帶著孩子到來接種疫苗,接種前在場細心等候喚名進入接種疫苗。
該校家協主席黃永和接受小弟訪問時說,該校的學前預科班至五年級學生共有620人,當中88%(約545人)向校方報名接種疫苗,其余12%學生則未報名,部分的原因包括要等待安排接種科興疫苗;目前,學校接種中心都是提供輝瑞疫苗供接種。
「本校學生都會在今日完成接種,明日起至周五(25日)分別是真光學校、峇冬丁宜淡小、柔府國小、柔府園坵淡小及茵碧園國小的學生,到來接種;峇冬丁宜學校只是借出場地供衛生部設立疫苗接種中心。」
黃永和說,屆時各校學生到來接種,也是相關學校老師負責現場協調;疫苗接種進行期間,峇冬丁宜學校的上課不受影響。
一些學生需父母在旁安撫及陪同下,鼓起勇氣來接種疫苗。
他指出,該校學生們都是接獲預約今早9時到校接種疫苗,不過校方此前基於避免人潮擁擠,有發出各時段供不同年級學生接種,唯今早發現部分學生和家長仍在早上9時就到來接種疫苗。
在場巡視者,包括該校董事會總務巴創楷、家協副主席曾良風及校長黃建華。
學生接種疫苗前,醫生在場提供諮詢。
學校設接種中心 家長贊好
家住學校附近英雄園的王凱昭和徐麗庭,對學校作為接種中心給予正面評價,如此一來家長無需舟車勞頓到其他接種中心;王凱昭週一特別請假,與妻子帶著就讀該校二年級的獨生子王毓昌(8歲)接種疫苗。
「如果學校沒此安排,我們就打算去峇都交灣接種。」
他說,全家包括本身已七旬的父母已接種,只有孩子未接種,去年10月已替孩子申請接種疫苗,也一直在等通知,直到看到報章新聞報導學校設接種中心,老師也有通知,就帶孩子來接種。
二年級學生王毓昌「全副武裝」,戴口罩、面罩接種疫苗。
「我們一家打了疫苗後,外出還是會避開人潮的場所。」
另外,家長林素娜帶著就讀該校一年級的7歲小女兒陳澍穎接種,家中哥哥、姐姐都已接種,唯有在接種前與小女兒溝通,只有接種了才能安心出門。
全家剩孩子未接種
「家中只剩我一人,還沒打!」
該校五年級學生吳晉懷(來自峇冬丁宜新村)在母親吳惠妮陪同下受訪時說,接種時一度緊張,在針頭紮下皮肉那瞬間有痛感,但之後就不痛了。
吳晉懷(前)接種首劑疫苗;後左起為曾良風、黃建華和黃永和,在場為學生們加油打氣。
他坦言,家中爸媽和哥哥都已接種,只有他一人還沒接種;他深知疫情嚴重,之前就想接種疫苗。
另外,平時並不害怕打針的該校三年級女學生羅妤涵(9歲),因聽見其他學生哭,一度陷入害怕,抗拒打針;不過,經過媽媽陪伴、引導及加油打氣後,終鼓起勇氣走上前接種疫苗,事後還與7歲妹妹羅予萱,一起向記者豎起拇指比讚。
「耶,我們接種疫苗了!」羅妤涵(左起)和妹妹羅妤萱,一起接種疫苗。
林素娜(左起)陪女兒陳澍穎接種疫苗,後者順利完成接種疫苗,不怕也不痛。
來自百利鎮的母親柯女士,周日(20日)才剛接種疫苗;她受訪時說,大女兒因聽到其他孩子哭聲而較抗拒打針,後來在旁安撫孩子及給予「輔導」後,順利接種疫苗。
攝影/報導:羅健傑
黃栢泰。(攝影:羅健傑) |
「你們有這個勇氣去幫忙社區消毒,為人民付出,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消防外套擺一旁,換上一身白色防毒套裝,揹起藥水和噴霧機,走進有別於火場的空間,面對肉眼不見的敵人——新冠肺炎病毒;這是義務消防隊除了各項救災任務以外,近2年來,遇到的「新敵人」。
黃栢泰熱愛消防工作,加入百利鎮自願消防隊以來,對於居民的支援請求義不容辭。
疫情升溫再讓義務消防員奔波勞碌,對於大山腳百利鎮自願消防隊隊長黃栢泰來說,最感動莫過於消毒後,受惠居民給予鼓勵及以他們而感到光榮,簡單的打氣,卻是全隊抗疫的動力來源。
自18歲左右就加入該隊以來,如今33歲的黃栢泰已是一名與妻子育有一名5歲女兒的爸爸,兼顧家庭之餘,他也是名斜槓青年,同時從事多份職業也兼顧該隊事務;疫情爆發以來,親自帶領該隊投入消毒行列。
身為隊長,時時刻刻都為隊員安全著想,他希望隊員救災的設備能更完善。 |
黃栢泰整理隊員們的消防外套和頭盔,他衷心感謝隊員們的付出,一起走過多個災場,完成重要任務。
他接受小弟訪問時憶起疫情高峰期,平均每天需消毒7、8場,與隊員們從早上開始忙碌奔波各地,回到會所時往往已是深夜,一遍又一遍的消毒「方程式」已駕輕就熟,全身消毒一遍再進場消毒,出來再消毒一遍,防護衣全換過再前往下一場。
該隊最遠去到爪夷、高淵、北海和居林消毒,全隊預留50%人手在會所應付突發火災。
「我們加入這行會盡責任為人民付出,也要感謝隊員們的付出,為了這個疫情,要隊員深入消毒並不簡單,很多時候居民會告訴我們要註意安全,已讓我們很感動,也深深感受到人們的支持。」
他說,疫情年初趨緩後消毒任務驟減至每週最少2至3場,但現在卻是每一天都要消毒,增至每日5至6場,最多8至9場。
疫情再迎高峰,該隊義不容辭,動身應民眾請求前往消毒,右為黃栢泰。(檔案照) |
只要居民有需要,該隊就會應需求前往展開消毒。(檔案照) |
援助窮困家庭
消毒請求來自社會各階層,該隊到過窮困家人的屋子消毒,黃栢泰坦言,隊員曾遇過需要的家庭,並購買食物援助。
儘管政府逐步放寬管製,但他認為,政府必須嚴加管控病患移動,比如要規定隔離者戴手環,避免人民不自律導致疫情擴散。
他說,隊伍消毒需要承擔各種藥水、汽油、消毒機維護等開銷,而最大成本要屬防護衣。
「手套、口罩也是消耗品,如今經濟不好,隊伍開銷方面拉長補短,偶爾也自掏腰包。」
疫情高峰大封鎖時,零收入的他轉做網賣及全職消毒,如今恢復維修冷氣、銷售滅火器工作,回到家往往時間也不夠用。
黃氏於2月27日下午接受本報記者訪問結束後,馬上就要趕往檳島進行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不簡單,也很辛苦,穿著防護衣一趟消毒下來,黃栢泰全身汗水直流。(檔案照) |
最怕疫情遇天災
每穿上防護衣消毒,就像「蒸桑拿」一次,汗水直流,再辛苦也得把消毒工作做完,但黃栢泰最擔心的還是「疫情遇上天災」。
「若發生水災,為了涉水救人連防護衣都無法穿,也會導致染疫風險。」
中南馬大水災,黃栢泰曾率隊南下彭亨文冬援助,期間親睹慘況,只祈盼疫情期間不會發生天災。
另外,雖然2017年還沒發生疫情,但卻是黃栢泰畢生難忘的一年,檳州大水災發生當晚正好是他結婚人生大事,婚宴上,他吃都還沒吃,各地災情頻傳,立刻就與隊員救災。
熱愛消防工作的他,希望能努力使該隊早日有個「像樣的家」(會所),隊員們的安全和健康都能在擁有更良好的設備受保障,目前該隊有1輛消防車、1輛四驅車和4艘救生艇,還需增加消防車的數量。
報導/攝影:羅健傑
澳洲小龙虾“住”进乡管会,空地摇身变“虾场”,让社区上的居民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养殖。
每个乡村社区管理理事会(MPKK)收入来源都不同,常见方式包括透过收取摊位租金,有的将心思放在小菜园,但马章武莫新村乡管会善用会所前空地,打造2座虾池饲养澳洲小龙虾,让民众有机会接触,而出售此河鲜部分收入纳为该会活动经费。
该会主席(村长)张凯复于2020年爆发疫情及首次落实行动管制令时,因水喉修理工作无法进行,开始接触鱼菜共生,与友人共同研究养殖澳洲小龙虾,去年11月左右,张氏开始在会所前DIY架设养殖场、过滤装置及“虾屋”,养殖起澳洲小龙虾来。
他今天接受小弟访问时说,该会会所空间大,平时除了开会和活动,空地一般时候都是闲置,与其空置着,不如善用土地。
“我想到能为该会增加一些收入,附近居民如今也会过来参观及学习养殖,也有人到来就澳洲小龙虾的养殖进行交流。”
2019年接管乡管会担任主席至今的张氏相信,这也是槟州首个饲养澳洲小龙虾的乡管会。
他说,该会已出过2批货总共20多公斤的澳洲小龙虾(一开始饲养虾身稍大了),除了本地餐馆,较多是外坡餐馆收购。
“目前,池内养殖2000只约3寸左右与4寸左右的澳洲小龙虾,当虾身长至4寸半,才能够出售给市场。”
他说,澳洲小龙虾属于少见的河鲜,但在吉隆坡、柔佛却是热门美食,因此一些大山脚居民如在饲养后如不知要卖给谁,可回售给他再转卖出去。
张凯复DIY打造养殖场,除了过滤器用大米桶来自制,澳洲小龙虾平时居住的“虾屋”也是自己DIY。
他说,虾喜欢夜间活动,晚上时分就可以看见小龙虾出来活动,傍晚7时至晚上9时出来觅食,平时都住在虾屋裡。
“每个池裡各有1000个虾屋,虾屋是我用水管来制作。”
他说,小龙虾从约1公分长的虾苗长大到成虾需4个月左右,从虾苗开始在第一个月的成长时间裡,每週以83%的速度成长,目前已知,人们饲养或江裡捕捞到的最大可长至8寸多。
另外,他说,虽然不曾有人试过“虾菜共生”系统,因虾的习性不同,喜好在水底爬行及生活,而且养虾不同于养鱼,除了过滤系统不一样,虾所需要的微生物也不同。
不过,他认为,可多加研究虾菜共生的可行性。
村民免费取用蔬果
除了养殖澳洲小龙虾,该会所四周围经由该村第二代村民黄副禜(68岁,夜市炸糕小贩),栽种了十多种蔬果植物,包括木薯、黄梨、芦荟、芒果、羊角豆、薄荷、香叶、百香果、树菜、长豆、姜、咖喱叶、辣椒、桑果、忧遁草等。
平时也兼职做上门服务做洋服车衣的黄氏兴趣务农,家住会所隔壁的他受访时说,自己是随心栽种,如此已数十年,也无私分享,村民随时都可以进来免费取用。
“这些蔬菜都是有机的,使用堆肥来栽种,这些土地不栽种,放著也很浪费,又会长满杂草,不如就善用它栽种一些蔬果。”
疫情前,他每週5天到夜市摆卖,如今只有一天到夜市摆卖,随著政府宣布大解放,他会视情况恢复夜市生意。
报导/摄影:罗健杰
烏俄戰爭開打幾天下來,發現戰爭前線傳來的影音或照片資訊之中有幾個特點:
(1)軍人邊拿著手機,邊檢查自己的武器或敵方毀壞的坦克。
(2)士兵手中那巨大的火箭彈。
(3)敵方車輛、飛機或直升機被擊落的那一刻。
(4)被俘虜的俄羅斯兵士,更高招的是,烏軍不是殘忍對待他,反而請他喝咖啡吃麵包,展現人性的一面給全世界。(之後怎樣就不懂)
這是遠在天邊的我們,當下滑看手機跟進烏俄戰爭前線新聞時的畫面。
如今人手一機、通訊科技的便利年代下,戰爭前線血淋淋的畫面,藉由社媒的便利,直接傳遞到我們眼前,多媒體的力量及通訊,對烏克蘭軍隊帶來很大的便利和士氣。
傳播對自己有利的戰線訊息,不需要變造或偏離事實,只需要放大我軍擊毀敵人的訊息,並且海量傳發現場訊息,軍人前線所見,各方對戰爭有利自己的反應、態度,大概就能把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面,推送給全世界人看到,自然而然就會心生支持,士氣也就由此而來。
戰事至今,可以掌握到的是,烏軍的通訊沒有完全與各界斷絕。
以上畫面,是最常見的,烏軍軍人抬著一個個厚重的火箭彈,這是歐美國家提供的Nlaw和Javelin反戰車飛彈發射器。
根據幾天下來的訊息,此等武器有效打擊了俄軍坦克。
俄軍是坦克大軍,面對大軍壓境,烏軍輕盈的步兵團,卻是以上述火箭彈迎戰。戰事今年2月24日開打至今,很多都是俄軍坦克被這類武器擊毀的照片。
通訊不斷保持的情況下,戰爭進行至今第10天(3月5日),烏軍竟有時間製作video放上推特:
Тривалий час російські війська намагалися пройти через Макарів, що на Київщині, у бік столиці. Утім військові відкинули противника північніше і готуються рухатися у бік кордонів України. Нині там триває запеклий бік як і вздовж лінії оборони, що пролягає північніше Києва. pic.twitter.com/pz8wborHlg
— ВОЇНИ УКРАЇНИ🇺🇦 (@ArmedForcesUkr) March 5, 2022
然後這是直升機被擊落的視頻。
Ласкаво просимо до пекла!🔥🔥🔥 pic.twitter.com/khIV6UtM60
— ВОЇНИ УКРАЇНИ🇺🇦 (@ArmedForcesUkr) March 5, 2022
還記得在戰爭初期,烏克蘭總統曾宣布組建網絡兵團,因此推特上的熱搜一時之間大增,人們很容易就能收到前線戰事的消息。
最近,寶貝媽咪在月子中心安居,我也開始恢復上班;然後,也給寶貝去國民登記局報生了,外婆則給寶貝送禮物。 寶貝今天出生第14天,去政府診所驗黃。黃疸指數降至185,回到第一次驗黃的指數。 9月23日驗黃是187,9月24日是229,25日259,26日248,28日也是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