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布央谷這地方,是從早年一篇刊登在報章上的一則文章裡讀到,當時這篇文章提出了政府對這地方的管理有欠妥當及沒有進一步發揚,那篇文章吸引了我。
事實上,早在中學時代就有聽歷史老師說過這個地方,尤其最記得那句“candi”(廟),布央谷一整個其實是古印度文明的存在遺跡,但因為我國特有的國情(加上宗教),我們往往難以全面地了解整個事情。
你還需要從外國專家那裡,搜查資料來了解這塊被稱為“歷史寶地”的古老廟宇所在地,從廟宇能了解到早期的經貿活動,生活面貌、信仰、文化等。
選擇某個新年前的週假,我和柔妹一起來這裡看看這裡的布央谷考古博物館(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可我們傍晚時分還有一場業界的聚餐,因此必須要在傍晚前趕回大山腳。
其實,這也是前一天才做的決定,但因為我們心想到戶外的場所,想到了這個地方未去,於是隔天一早就出發,從大山腳出發,要走上南北大道,之後進入雙溪大年,再走路程還算遠的偏僻小路才能抵達。
到了這地方視察後,我們才輾轉到附近的Pantai Merdeka走走,之後才打道回府出席聚餐,時間剛剛好。
這一天,太陽當然也猛烈。
布央谷位於吉打州雙溪大年的莫柏(Merbok),這裡是許多考古學家進行考古之地,並推測印度文明在這裡公元3世紀出現。
我們大約早上11時左右來到這博物館,雖然是工作天的週四,但相信週假也不會有什麼人來。泊車場空無一人,只有我和柔妹兩人,艷陽高照,炎氣逼人,我們趕快走進博物館裡躲避。
走完這間博物館,有了初步了解後,才走博物館後方的梯級,沿著山坡的路到上方觀看歷史遺跡。
那麼博物館裡有什麼呢?就當年出土的石器、陶器、古代的珠子等等,這些都一再證明古時候的印度文明曾延伸到此地,看圖吧:
以上這是青銅製的小佛像,很精緻。
什麼是Candi?很多人也許對此不解,但博物館裡有解釋,一般了解,Candi就是指廟宇。
根據博物館方的資料,這裡是馬來半島最著名的歷史考古所在,早在公元2世紀左右出現的當年國王,留下了許多的遺跡在此,至今有87座歷史古蹟場地,在布央谷一帶被發現。
考古學家也發現,這些被發現的歷史古蹟,由於都在一個很廣袤的地區內被發現,因而顯得有策略性的,其中最著名的考古場地包括Sungai Mas、Bukit Batu Pahat、Merbok、Bukit Pendiat、Bukit Choras、Sungai Batu和Kompleks Percandian Pengkalan Bujang。
其實布央谷遺跡更早在1840年代左右就被一名英國居民發現,而對遺跡的考古工作是直到1960年以後才開始展開。
這些歷史遺跡屬於一個已經有2000多年前出現的印度文明,Candi Bukit Batu Pahat是布央谷最主要的廟宇。
因此,布央谷名為“Lembah Bujang”,這個地區並不指單一地點,而也是表示了該地點附近一帶也同時被發現的廟宇古蹟。
以上這圖中的小圓點,就是布央谷一帶出現的歷史遺跡地點。
看完了博物館內展示的文物和資料,再來就是走出館外,走上一座小山坡親眼看歷史遺跡,這個規劃蠻好,只是天氣真的很熱,不適合中午來,建議早上時段。
走出博物館,這裡有一個指示牌,你能在這裡看完一些比較出名的遺跡。
這裡就是歷史遺跡的入口。
在博物館後方,就有好幾個石器文物展示。天氣熱到我們要拿傘才行,下來看圖吧,文物照片到完:
以上這圖,就是比較出名的Candi Bukit Batu Pahat了。別弄錯哦,Batu Pahat並非柔佛的Batu Pahat。
我發現,這裡的古蹟並沒有圍起,難免會有些人站上去拍照,或在上面玩耍,而且沒有人看顧,歷史古蹟的保護好像沒有做到很好,就好像是在想“不就是石頭罷了”的感覺。
柔妹在艷陽下端詳這石塊組成的廟宇地基。
我發現,這個地基上,每個角落都有一個孔洞的石塊,相信就是用於建立起柱子的地方。
據資料,早期的廟宇選擇這地點,原因是面海及靠海,與早期多數望海納福的信仰有關。
根據資料,布央谷的Candi Bukit Batu Pahat有2000多年古老的歷史,它位於雙溪大年最北邊28公里處,就在日萊峰的山腳,這些廟宇被發現座落在此地,並發現都和海有聯繫,如今海已經西邊的岸邊有數公里之遙,但當年它是重要的港口和貿易中心。
在Merbok的4座廟宇,最讓人印象深刻及保存最好,多數的廟宇至今還保留的只是它的基礎,但證明了東南亞以前出現過一個重要,又顯得富裕的文明。
無論如何,來了一趟感受過,總算對馬來半島有關布央谷的過去有所初步的了解,但說到布央谷,也要提一下和它有關的一個沿海王朝。
布央谷的歷史遺跡,和“古吉打”息息相關,古吉打是馬來半島早期著名的古老王國,它大約在5世紀建立起來,而這些布央谷的歷史遺跡,證明了以前當地先手佛教,再受印度文化影響,直到國王皈依伊斯蘭,興都文化才走入歷史。
因此,慕達河對古代王國而言,一直都是很重要的運輸要道,當年很多來自中東、歐洲的商人水手,在商船要到東方前,都會將貨物下放在這個地方,以前的港口位於Sungai Mas,後來移到布央谷。當時候在這裡交易的貨物包括當地生產享有名氣的白米、錫、金、胡椒、樹脂、象牙等。
好了,看完了布央谷遺跡,我們又輾轉來到另一個地點看海邊。
這裡是Pantai Merdeka,稱為獨立海濱的這裡,雖然沒有什麼歷史遺跡,不過,遠眺對岸的日萊峰,加上剛剛從日萊峰山腳的布央谷過來,感受到古代過來到此一遊的商船,是如何遠渡重洋到此交易。
這一幅位於Pantai Merdeka海邊的景象,數千年前,也許遠處可看見許多商船的行經,這裡可曾發生過什麼爭奪?佔領?交易?那些故事,數千年後都不為人知。
在海上展開長征的商人或船隊、探險隊,他們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地平線上突出的山頂。
找到頂,就找到山,就會引導他們來到一片荒蕪之地,在那裡他們會選擇建立基地,或者侵占他人領地。
獨立海濱,還是屬於吉打州的範圍,但從布央谷來這裡,還是需要一趟車程,雖然它就只是在對岸而已。
第一次把柔妹帶來雙溪大年,第一次來到獨立海濱。
我們站在獨立海濱,眺望遠在對岸的日萊峰,心曠神怡。
獨立海濱比較多友族到來休閒,這裡的海風特大,也許是因為海灣和附近山嶺的構造,導致風在這裡特別快。看柔妹坐著都會被風吹亂頭髮就知,這裡和檳城的海邊不一樣。
柔妹也帶她的相機出來曬太陽。
獨立海濱,岸邊其中一處的浪,非常大,這裡不鼓勵下水游泳。
我們去過日萊峰。
如今,我們去過它的山腳,再來到一個靠近的距離遠望它。
我在檳島的岸邊,早上或下午也能看到它,朦朧的它在晨霧散去後,太陽把山峰銳利刻畫,還有下午晴空萬里時分,藍天下的它顯得翠綠,喜歡趴趴走,走近看它,也走到遠處看它。
有興趣到布央谷博物館的,地點在此:
有興趣沿著我們的路線,去了布央谷又去獨立海濱的,地點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