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新冠肺炎拉鋸戰:接種疫苗 VS 感染病毒

 


我國疫情來到什麼嚴峻地步?

根據科學數位出版物(Our World In Data,簡稱:OWID)一組數據顯示,根據8月11日記錄到的確診病例計算,我國每100萬人口中的確診者佔606.62人。

全世界,我國以上數據排第6,前面5位分別是Georgia(1.01K)、Botswana(944.7)、Cuba(770.57)、Fiji(716.16)、Eswatini(619.37),這數字超越美國、英國、法等先進國。

根據路透社新冠肺炎追蹤網站,截至今早的統計,過去7天每10萬人之中433人確診

-------------

update生活兩三事:


我持續減少外出和在家種菜,也減少去公司,避免和同事接觸。

有跡象顯示,Delta變種病毒很可能在社區或未來幾個星期內入侵檳州,因此有可能我們連窗戶都要關起。

根據疫情地圖顯示,我們所在的威中縣seberang perai tengah病例多,社區和工廠是主要傳染地區。

但是工作還是要照做,雖然接種了兩劑疫苗,但也不是百毒不侵,還是要提防。


社區上,大山腳市區巴剎,最近第二度關閉,因為爆發疫情,這次有50多宗確診累計,第二度關10天。


接種中心,工作人員馬不停蹄為民眾接種,一名殘疾人士騎摩哆到來接種,但他身上是剛過的東京奧運主題裝扮,吸引人注意。

他是一名有學習障礙的殘障人士。


來自峇東埔的他,是自己裝飾這一切。


接種了疫苗後,另一OKU,此前因為車禍雙腳殘疾,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他,本來是名修車員,現居詩布朗再也Taman Sutera的甘榜屋和父母及哥哥一起生活,他是坐Grab來接種,之後在紅新月會救護車載送回家。


我和老婆經常都要走訪前線,因此全副武裝是當前的唯一裝扮。

除了2層口罩、面罩,還要加一件外套。

我們的外套都是之前在Uniqlo買的輕外套,很好用,也是防雨。


接種中心越開越多了。


接種中心是高風險地區,所以每個人進去接種前都要做消毒。


接種了疫苗的人,在等候的地方拍照留念。


巴剎成為最近不斷因為有傳染而關閉的地方,大山腳市區巴剎這邊關,南美園巴剎那邊就剛開。最近有很多人開始網購蔬菜,比如老婆身邊就有朋友最近去某個地方(非這兩個巴剎)買過蔬菜,結果因為有確診者來過,所以MySj變黃色的風險警惕狀態。


這也意味著,她也不能自由進出其他只接受低風險人士進出的場合,也是一大不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網購、郵寄這麼好做。



應該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會一直“貓”在家裡煮,這個小推車是在之前疫情沒那麼嚴重時,快速到Tesco買來的,很好用,放我們的醬料,要煮菜就推過去,這主要是因為煤氣爐旁邊的空間,我們要放食材和盤子。廚房小,是必須要想辦法挪出空間的。


最近,消毒工作也消不停。


家裏的迷你菜園,最近收成4條羊角豆,可以炒一盤菜來吃。

我和老婆吃不多,每晚能填肚子即可。


因為疫情嚴重,大山腳市區人潮大大的減少了許多。


檳州是第二復甦階段,雖然可以給完成接種2劑的顧客堂食,但是亞合咖啡店依然堅持不要開放,依舊給人們打包,因為他們沒有人手看顧每個人的Mysej狀態,顧得了前面,顧不了後面,萬一執法到來,荷包又是要失血。


檳州位處於國家復甦第二階段中,但是很多廟宇一樣選擇不開,因為疫情和病例太高,威中每天破百,8月11日去到615宗,實在恐怖,簡直是一個州的病例了。

所以,大山腳伯公埕的伯公廟,將不會開放給民眾上來上香。

話說,那天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已經有召開記者會,也宣布不會有七月半的慶讚中元活動了。

這也是該會第二次,沒有舉辦任何活動,大山腳市區第二度因疫情嚴重,而沒有大士爺金身在巴剎街焚燒回鑾。


當然,還是有一些咖啡店要開放堂食。

原因是有的:5月多關閉到現在都沒有向小販檔口收租,很難不開放撐下去,所以甘榜峇魯的大山腳點心城,就開放讓完成2劑接種14天的民眾堂食,但首日早上,只有2人來堂食。

這是因為多數人還是很害怕疫情,多數人還是打包,也習慣了如此,安全至上,而老人也怕怕。來堂食的也只是老人,因為許多年輕人還沒有輪到接種。


也有的小販撐不下去了,求助不可恥,在甘榜峇魯經營吉隆坡大碌麵的小販,向人民代議士助理求助時,不是要伸手要錢,而是要求介紹新顧客給他一個自力更生的機會。

他因為生意被疫情打擊,已經有5個月屋租沒交,就快要被驅趕出來。


結果助理分享的FB post超過1萬人分享,隔天這個uncle炒到手軟,也忙得滿足,很多人都過來打包支持,總算幫助到他渡過難關。


我和老婆,某晚忙完工作後的粗茶淡“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機械式現金出納機

 機械式現金出納機,見證交易時代變遷。 老闆和顧客之間的交易透過這部機器,打號碼拉下桿子收錢找錢及發出單據,隨著市場交易日趨數碼化,這種傳統做法逐漸消失。 現在電子發票對上了年紀的他們來說,很有挑戰性和困難。 在大山腳市區採訪有關電子發票措施的時候,發現一間已經營兩代有70多年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