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二月 03, 2015

太平間一日遊

標題也許令你不安



以上這張照片,是大山腳醫院太平間外面的景色,這一天很多人進出太平間的冷藏部,有的進來住幾天,有的住幾天後正式離開,無論前者後者,都無法能再看外面這景色晝夜的變化。

這一天天氣晴朗,非常好,醫生護士看見人都會點頭打招呼:今天什麼大新聞?其實我們接觸的生離死別,就和他們平常接觸的一樣。有人在國慶日生國慶寶寶,有人在清明時節趕上車。

我去醫院工作,不是太平間,就是急診室、病房,就是嬰兒室,去最多的還是前者。是否因為一向來的社會需求,都是愛看報憂不報喜的新聞?

一開始,這是我認為挑戰最大的部分,因為家屬有情緒,局外人來問東問西,有一萬種可能的局面,所以要有技巧,懂得察言觀色,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慢慢剝洋蔥,剝的時候必須用鈍刀,所以剝起來比較慢,但對當事人比較溫柔。

去了很多次,教我學會一件事,誠實,總之不能騙。

大家明白的,社會事件發生了,接受與否,它將會成為報端記載的一事件。

聽過有一個人,為了取得資料,假扮棺材佬或便衣,結果名聲臭了,大家記得他的臉。最好記得,我一個人來到任何場合,就是代表了那間報館,言行舉止都得注意,不可能“我以個人名義來...”的角度出發,去忽略別人視你為該報館的等號。



這就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能看血腥,能接受冷血。了解人,本來無一物,就是一個身軀,空殼,只是愛人親人對他們加注的深愛,讓一具藏在冷冽停屍間的遺體都有了溫度。

這種溫度,就是新聞的溫情筆調、角度。老實說,我不會主動去向人說起我看過的種種,除非人家問起,更不會說:“看到不要看”,這是因為此事很平常。總有一天它會發生在自己人身上。

很多時候,失去親人的家屬,也是第一次遭遇,不懂如何辦理,有些親人有三五成群這麼多,有些卻只有孤伶伶的一、兩人,遠道而來的一位弟弟,或死者的遠親。知道前後的我們,偶爾也會給首次遭遇者了解一些程序,無疑已熟悉了。

其實我不忌諱。我的前老闆曾說,在以前那個還算自由開放的年代,為了讓某屍體的親人能認屍,那時太平間還允許人進入裡頭,拍下死者的面部,經過一場嚴重的恐怖車禍,縫織後的面部,可想而知。這些,還有一個同行專門收集此類照片,可謂癖好。

最近的11月和12月,又是年尾的雨季時分,很多車禍發生,都是夜晚發生,然後午夜12時還得在太平間守。

最近大山腳和北海與檳城大橋上同時發生死亡車禍,午夜去了大山腳醫院的太平間,隔天早上又去另一間的北海詩布朗在也醫院太平間。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兩邊跑,而且還是太平間一日遊的方式,結束我的一日工作。

幾個事件——

本地:老翁不知何故從醫院病房三樓跳樓,轉進急救室不治,直接進了太平間。

中國:仁醫連續做了多個手術,之後身體不適,轉進急救室不治,送進醫院裡的太平間。

太平間,很平常,平常到人人都要來這裡。

我第一次對太平間感到恐懼,是在外公被送去檳城中央醫院昏迷不醒的那幾天,爸媽帶我們去看外公(算是看最後一面了其實),某個晚上經過一條長廊,而長廊的對面,也有一條長廊,我卻看見那走廊,放了很多個長方形的鐵箱,那裡有個房間寫著“Rumah Mayat”。

雖然恐懼,但卻有一股好奇,更有種預感:以後會接觸到它。往後,我幾乎每到任何醫院,什麼目的也好,都會輕輕鬆鬆,漫步到醫院的某一角落,看看不同醫院,不同的太平間。

醫院的設計,也是從生到死的,前面是看診、急診、急救,隨後是病房、加護病房,最後面嘛,人煙較少,所以最適合設太平間。

忘了是誰告訴過我,偶爾到醫院走走,你會體驗到難能可貴的健康,是得來不易的,如此你會更珍惜生命,愛護健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BEE來了】報生 驗黃 外婆送禮

  最近,寶貝媽咪在月子中心安居,我也開始恢復上班;然後,也給寶貝去國民登記局報生了,外婆則給寶貝送禮物。 寶貝今天出生第14天,去政府診所驗黃。黃疸指數降至185,回到第一次驗黃的指數。 9月23日驗黃是187,9月24日是229,25日259,26日248,28日也是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