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李宗偉和林丹,惺惺相惜的對手

李宗偉,一個我從小就聽到大的名字,每次聽見這名字時,都是在電視機、電台,就想起直播畫面上,他熟悉的身影,在青底球場上孤獨的身影。

還記得之前看過他的一個受訪片段,他坦承自己很孤單,在追逐更好成績或幫馬來西亞奪金路上,總是只有他一人走到最後,儘管是敗戰下來,但當他往後看時,隊友都輸球回國了。

他希望可以有隊友,一起挺進。

跟林丹很大的不同,林丹是他最大的對手,反之亦然,林丹有很多隊友很強,表現不俗的,好像隨便一個都可以輕易取代林丹,但林丹之所以強,其實很大部分是李宗偉造就的。

今晚,裡約奧運會,李宗偉在半決賽對上林丹,這場世紀之戰,卻好像是決賽的氣氛,大家氣氛沸騰,羽球起起落落之間,兩人依舊是熟悉的身影,只不過少了些什麼。

感覺上,兩人的體力不如從前了,技術、實力卻更接近了。

林丹和李宗偉,是相互收到對方尊敬的對手,經過無數次的交手,儘管林丹贏李宗偉的場次依然是多的,勝率佔優,但兩人總是在任何一場賽事,都走到決賽碰頭。

林李大戰,人們是這麼說的,經典之戰,今天大家就看到、體驗到了,這場半決賽,李宗偉以15比21、21比11、22比20,逆轉林丹,晉級決賽。

這種先是0比1輸著,後來打平1比1,再來以2比1勝出,叫做“力克”。

無數次的追看李宗偉和林丹對決直播,每次都看見李宗偉落寞的身影,他敗給林丹時的場景,今天卻歷歷在目,我想一個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放棄,努力堅持到底。

李宗偉是一個很好的榜樣給人們,無論做什麼事,堅持到底。

李宗偉儘管取勝林丹的次數屈指可數,但就在奧運這個最高榮譽上,只要那麼一次,夠了。

兩個人對決前,都說2016年奧運會是最後一次交手,可能以後都沒有機會了,相信這一場精彩的王對王對決,是給所有球迷、粉絲、大馬公民、中國人民、評審、後輩、前輩,最好,最精彩,也最豐富,最具意義的比賽呈獻。

以後,再也沒有了,他們之中如果其中一人退下,羽壇上再也沒有佳話。

這一場半決賽李宗偉贏了林丹,李宗偉第一個動作是跪下來,握拳,再來府地片刻,才起來。那種滿心感恩,在他謙虛性格的身上,我沒有更好的字可以形容。

林丹卻也沒有以往的凌厲殺球,可是多了不斷抹汗的時候,李宗偉從第一局到第三局,全程是沒有表情的表情。

李宗偉,林丹,對於自己的失誤,對手的失誤,自己的得分,都沒有太大的興奮動作,只有暗暗握拳。他們好像約定了,好好的打這一場球。

第一局,林丹取勝,李宗偉以前不斷失誤、丟三丟四、憂心重重,壓力爆表的影子重現,第二局李宗偉靠大比分的優勢領先,林丹在最後一顆球,不斷把球往高打,是放棄了,但卻不斷消耗李宗偉的體力,最後乾脆給李宗偉得分,再戰第三局。

以前,我在這關頭時刻看到的是體力不支的李宗偉,但今天看他卻不會了,體力好像變得很好,而體力彷彿就是李宗偉和林丹之間的天秤,兩人技術絕頂,但體力似乎傾向了李宗偉那邊。

李宗偉和以前還是一樣精瘦,不同的是他更加沉穩,歲月不留人,兩人開始走向老化時,實力、技術卻更接近了。

我總愛搜索兩人較生活化的照片,好說服我自己,李宗偉和林丹,兩人私底下好得很,並且不像賽場上那樣敵視(事實上,兩人是好朋友),最讓我感動的,是那次李宗偉膝蓋出問題,整個人連走都不能,林丹走了過來慰問,扶助他,叫了人來,人們攙扶李宗偉到一旁,李宗偉還勉強起來,走到賽場中間,停頓,再走向林丹,跟林丹握手。李宗偉放棄了,林丹勝出。

林丹在場內慶祝片刻後,脫下了衣服,馬上就返回去李宗偉那裡了解情況,當時大馬的團隊圍著李宗偉,關心他的傷勢,李宗偉的臉整個都沉了,其實大家都不知道李宗偉正面對著怎樣的危機,林丹在一旁,協助李宗偉把他抬上擔架,李宗偉受傷離開。

那一幕,我在youtube不斷重看,這兩個人之間,是命運之神最愛的戰將,是最強的敵人,卻也是最好的對手。

2016年,8月19日這一天,李宗偉取勝林丹後,兩人交換了衣服,林丹恭賀對方,兩個人抱在一起,時間好像比以前任何一場賽事都要久了點。

講的話也多了很多。

擁抱後,李宗偉離開賽場,也用球拍拍了林丹大腿示意,就像比賽開始前決定開球權前,林丹先拍了李宗偉大腿示意。

其實也沒有所謂的敵意了,兩人之間,彷彿不再為什麼而爭,李宗偉只是完美劃下句點。恭喜李宗偉。




(圖皆取自網絡)

今天兩場比賽,我國男雙,輸給中國了,後者捧走冠軍,我國男雙陳蔚強和吳蔚昇有多開球的失誤,想必是緊張造成的,不要緊,這是累積經驗的過程,下一回會更好。

說到男雙,有點懷念古健傑與陳文宏呢~ 上網找了一下他倆的經典片段來看:



是的,坐著都可以連續打好幾粒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早餐:蒜香義大利麵

 總是喜歡在我的藍色Ikea沙發上拍食物的美照。 因為這裡的藍色,和這裡的白色窗簾,早上透射進來的陽光,構成漂亮的背景。  下次我應該要換別的地方來拍食物照。 目前儘管工作恢復到疫情前的忙碌,我也還是煮三餐,能在家煮就在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