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求学的两年间,我活在服务员那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等满分的待遇下,大到书局、家居店,小到便利商店,凡有浓郁企业文化的商店,叫谁都感觉得到温暖。
但我曾在高雄的补习街,位在地下的一间小书店,遇过不闻不问的店长;跟着指示牌走旋转楼梯进地下室,来到一个漆黑的地方灯才感应到有人,自动亮起,叠得高高,排得满满的书,映入眼帘,然而也叫我觉得酷,店长就是这么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但她已经自掏腰包弄一些“自动招待”的灯光和免费饮料在一旁给你了,沙发两张,不管你坐多久。
这也算是另番人情味,体验到了,总而言之不会亏待你就是。
我和朋友之间常开玩笑,马来西亚的机场客服人员不会对你客气,但只要踏进台湾机场就感受大不同,事客如金,在这地球村的时代里,只有来去这两个国家时,才会发觉世上还存在“国家界线”。
始终还是要回到马来西亚生活,回到了却有许多人问为何不刘在那边生活?哎,一言难尽。于是我有一种回归的感觉,开心的是回到熟悉的地方,些许愁绪是因为不再过着井井有条的生活。
台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地方,不同于大马。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本身愿意留在那里是因为感觉自在。她的自在,是放开身心全新融入台湾社会的一种奔放与豪情,然而我的自在却是觉得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的一种熟悉感。
所以我们最终奔向两个不同方向,在不同地方落脚,“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居留地”,我忘了从哪里读到这段句子,言下之意就是世上有千万个地方、一百种生活,总会有适合它性格的人入住。然而,我们适合与否,往往都是看自己是否能融入,改变自己,因此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居住地这理论似乎又靠不住了。
这么一说下来,就只有关乎你是一个在乎性格与环境和谐的人,还是一个对地方敏锐而独善其身的人。
说回我终于选择回来马来西亚,在逛街时店面那些销售员都不会有热情的招待,在台湾你会因为介绍而走进店,但在大马我们是因为需求才走进某间店,相较之下,后者较注重现实层面,目标很清楚,而前者纯粹就是逛街,喜欢就看,喜欢就买,不喜欢就走。
我也因着清晰的目标,走进了Switch分行,销售员让我置身台湾的感觉,因着他五官极像我的一位学院好友,故我有一种熟悉感,一开始便能侃侃而谈,聊电话、科技、父母买手机给孩子,孩子买手机给父母等等。
他工作不到一个月,目前半工读,非本地人,但对科技一点都不陌生。
时代变迁,资讯可以很容易取得,你只要勤上网,有什么是不知的?所以上网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了,换作今天你不上网,可能会被人嘲笑井底之蛙。手机资讯,上网垂手可得,大家走进手机专卖店,根本不再是询问这架好还是那架好,往往已经在家里就考虑清楚了,来到店里只是说一句:黑色,xx6133号手机。
品牌。
这个时代只有很强的品牌才能存活下来,或蓬勃发展,进而垄断市场,所以我也成为被垄断市场中的一小员,成为了爱疯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