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不是愛看書的人,許多朋友總是可以談論一些書,說是兒時讀物云云,金庸是其中之一,究竟是翻閱它還是閱讀它,不得而知,兩者有差別。
好書,一定就會是閱讀它,翻閱一般指的是報紙,不可能每一顆字都去看,所以我們翻閱報紙。可是書卻是我們用錢買字,這些字拼湊在一起,提供新組合思想,這是不同的。
然而我愛看的書都沒什麼營養,不是喜歡殺人的,就是犯罪的,熱血也一定要涉及破壞,這些書叫我成長最多的,該就是養成寫作的習慣了。
與其說我小時候不愛讀書,可是我卻愛做書。仍記得還曾經給自己印了一本小說,二十餘頁,不長不短,小說故事後來組成中篇小說,再拿去投稿時,刊登在了當時還算盛興的東方日報,稿費兩百元。
也把這本小說再印了一本,送給了中學喜歡的女生,這時流行的追女招數,只是別人寫詩,我是做書。那我還做了哪些書呢?我有很多本,是剪報書。
櫃子裡,現在還收著四本最厚重的剪報書,裡面的文章幫助我不少,特別是在寫作方面。在我中學那個年代,或許更早期便已經開始是文風盛行的年代。
那個時候,許多新的筆名冒出,也不知是誰,報紙每天早上隨著派報員丟進我家,我在陽光下站著翻開第一頁就是文藝版,先讀足皮,才讀其他。
文藝版的存在十分重要,那是許多作家的搖籃,醞釀本地文學風氣,若沒有堅持繼續開版下去,文學領域人才流失甚多,隨後就是本地作家凋零。
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需求和供應的關係,因有文藝版之需,所以才有源源不絕的作者,嘗試提筆創作,我中學時期盛興的文藝版,是《作協春秋》、《新文》、《文川》和《蕉風椰雨》,隨後便是《文藝春秋》。
曾致電詢問,為什麼版位會關閉,所給答复是暫時關閉,可直到今天為止僅存《文藝春秋》和《蕉風椰雨》。
影響的,絕對不只是越來越少人閱報這麼簡單,整個社會的讀書風氣和求知慾,其實已開始轉向努力考取好成績的方向,而無法兼顧興趣方面。
無論和我同輩或前輩出道的作家,他們剛剛起步的時候也是中學求學時期,只是現在的文藝版已不再。
不營養讀物。
營養讀物。
半營養讀物。
哇~~自己写书送给女生。想必她很开心吧。能把自己喜欢的兴趣在生活中练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爱做的,永不嫌累。我想你会觉得愉快自己有一本努力收集的剪报书吧!因为剪报,所以现在还能够细细的回味那文艺版的时光。
回复删除对啊,我体味的还不只是那时文艺版的时光,而是彷佛透过这个方式,我认识到很多的作家。
回复删除但有时作家不一定要是出名,或者出书的才叫作家,但我们可以叫作者,作者比较没有负担,因此作者写的文章,自然很贴近生活,共鸣极大,不会为了卖书而写。
所以我是个作者,哈哈。
嗯!是幸福的。不过那也是以前的时候啦...那女生后来和我没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