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影像的魅力,始於大學時上了一堂靜態攝影的課程,老師是美國畢業回來,帶來很多有趣的個人體驗,也刺激我對影像的興趣。
以前並不怎麼喜歡拍照,覺得拍照不過如此,按個快門,什麼相機不重要,只要能拍,畫面沒有朦。
在老師的課堂上,相機不只是畫面和快門那麼簡單,還有很多細節,決定一張照片的成敗,可是如果太過於技術性,就會失去拍照的最初原始動機,你可能因為動機而錯過景象。
可是這也沒有一定的說法,沒有人因為技術而失掉好照片,可是若只為了要拍到好照片,而空無技術也不行,因此說到來,我覺得是要訓練當下的反應能力。
這種能力,最直接的訓練方式就是加入新聞攝影行列,當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是在古代久遠的攝影技術尚未進步的時候,人們的攝影就很單純的只為取得記錄的影像,一開始並沒有其他的動機,就只是純粹的記錄。
在攝影,“審美”是一種過程,去除一些干擾作品的“雜訊”後得出最接近理想的照片,但有時新聞紀實的動作,還得把這種干擾攝影的直接性的審美思想“去除”,它或許才是成像最大的雜訊。
話說靜態攝影之後,就有上一學期的課叫暗房技術,這是一種讓攝影,回歸原始的時光隧道。暗房技術,那個暗房,我本來就覺得是時光隧道,讓置身紅光裡的我,彷彿回到從前。
影片,在顯影時,慢慢取得的人像,在冰水里凍結,那種感覺,妙不可言。
拍照在今天看來是多麼自然,然而在以前那麼一個快門,一張照片,背後卻是一段漫長的時光。
自此,一些新聞影展或歷史照片,我都會把目光停留許久,那時的人怎樣了,現在的這人又怎樣了...... 沒有一個答案,可是他們卻真實的留在了照片裡,而照片記錄了他們短暫存在過的過去。
心湖,頓時靜止。
回到一切只是單純的記錄,我又再到攝影札記爬文了,回味不錯的帖文,也在我的部落格轉載介紹大家看看。
點擊:rallscollection 更多偉大的作品在此。
圖取自攝影札記 澳洲攝影師 Frank Hurley拍攝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