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一月 23, 2015

另类慰问

笔者有位朋友多年前发生严重车祸,院昏迷从鬼门关绕一圈,意识回来后,却发现右手神经线受损没感觉,用尽力气也不能紧握五指右脚膝盖以下部位被罗厘碾成肉片,为保命必须切除

左手从此要照顾右手,左脚要帮右义脚站起,走更远的路。

“好可怜”、“年纪轻轻,就这样了”、“下半生怎么办”、“如果你没出门就好了”……朋友那年19岁,在院休养半年里各种慰问淹没,有者甚至比他更伤心难过。当下感触是只有自己当病人了,才知道病人最需要的是“一视同仁”,正常人看待。

一度以为,病人最需要的慰问。我们大家都在这儿等你,赶快好起来吧!”让病人感觉“有难同当”,受人关心。四肢健全站在床边慰问,而他体弱气虚躺在病床上聆听,大家其实心照不宣:连医生都说不准几时能好

慰问的话说多了,病情不会神奇好起来,慰问再多,事情已尘埃落定,除了接受之外,别无他法,慰问听多了也不会感觉好过所以他说:“说些病情以外的事,病人才不会反感。”

然而从探病者的角度来看,慰问随时成为诀别再也没机会说出口的话。就像面对医生告知,你最亲爱的那人“就这几天了”一样,临终前,死别原来是这等苦涩滋味,一个逗号或句号都显得珍贵而短促,口中慰问其实反映出心上那一怀不舍。

我们舍不得这个人以前蹦蹦跳跳的样子,舍不得以前活泼开朗的他,舍不得将离世的那个人。我们舍不得那段时光,不甘只是曾经拥有——然而一切终究是要过去的。

不舍,是一种带负能量的情绪,它让人活在过去,踌躇不前。慰问的人一直缅怀过去,也无助病人重新振作。友人说,最有效激励病人的话,反而是对病人开玩笑:“以后拿掉你的义肢就追不到我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蚂蚁长征

蚂蚁选在一个平静无人的中午时段,开启了厕所里的长征。 从一个洞口,转移到另一个地点,一路上跟地心引力作对,一下笔直而上,一下转弯走在悬崖边缘,一下急转弯直上,一路攻顶。  有大有小,小的走得急切,大的走得慢条斯理。 从下面开始攀爬开启旅途,镜头沿着拍,原来没有一下子,它们就到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