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3

泡菜跟苹果

泡菜跟苹果,都是健康的食物,一天一泡菜,或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你。你可曾听说过苹果有一天跟泡菜,这两种健康的食物,吵起架来了?

于是他们彼此互相提告对方,皆指对方使人们健康的方式是抄袭自己的配方。事实上人们并没有因此活得更健康,还得了吃苹果和吃泡菜的强迫症,一天不吃,欲罢不能。

先撇开它们如何抄袭彼此不说,但事实是,它们使人们能过得更健康的方式,确实有所贡献,其一,你无需舟车劳动到对方居所找对方,就能面聊。其二,一个手掌般大小的小方块玻璃,就能是一台小型电脑。

其三,它成为了你一天生活中占据大部分时间的事物,你无时无刻必须划动它,检查这个那个,有声无声,苹果和泡菜都像在呼唤你,要吃它了。

有一天你知道,摆在桌上的这两个家伙吵架了。不打不相识,打了感情才能进一步好,甚至可以从撕破脸翻脸,进展到合作使人们得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这是一种竞争不是吗?当人们认为吃苹果,比吃泡菜来得健康时,泡菜便会设计出更好营养价值的东西,人们便也觉得泡菜也挺不错了。

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告诉你,吃了苹果你便不会想再吃泡菜。但为什么还是有些吃惯苹果的人,会以行动向你证明换换泡菜吃也不错?

这就是市场。一个市场,本来只有A,后来B进来了,市场被迫瓜分,对立。要取胜对方,赢回市场信心,就唯有来一场诉讼。

有竞争才有进步,泡菜和苹果就是这么一路携手走来的,你觉得它们在决裂,吵架,可是当初又何来合作?何以会决裂?这表示了未来或有合作的机会,who know?

你一定不会陌生“世纪诉讼”这等名词,如果你知道,那便也了解这里说的泡菜和苹果,其实就是Samsung和Apple了,这两个电器品牌,目前正引领着全球最顶端功能的手机。

两家吵架了,我们其实可以这么想:苹果当红,三星只有跟它吵了,镁光灯才会落在自己身上,吵输了没关系,起码在媒体曝光率上,已经是家喻户晓。

例如新闻也许是这么开始的:“苹果在针对三星的诉讼中....” 一提到苹果就会有三星紧随,这是媒体战第一步成功的地方,它不一定要有优势,有曝光,人们的眼睛,读者就是判官。

当然吵赢了是最好,其一可以得到曝光率,再来是赢回诉讼专利额外得到的一笔钱。世纪诉讼打了这么久,其实越来越对苹果不利,首先大家原先认为三星的价值不怎么比得上苹果。

但苹果目前处在idea滞留状态,似乎没有进展,可是三星却在这时候来势汹汹。

诉讼越久,三星得到的名声越大,在通讯科技上,至今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跟苹果对抗,你现在所能想到还存活的手机公司是什么?不就是三星、苹果,以前还有黑莓,现在只剩两大巨头。

三星的市场偏向廉价,中低收入者,而苹果的市场高高在上,普遍倾向中上和高收入市场,苹果最初没有料到从低收入市场崛起,力量是如此恐怖的,甚至可以跃升到第二名的排位,挑战自己霸主地位。

于是苹果在推出iphone5c的时候,有人便预测了这是苹果手机开始走向没落的时候,因为它居然跟着三星主打廉价手机市场起舞。

我记得有一份在美国的市场统计报告说,美国大部分人仍会选择购买iphone5s,而非5c,因为5c是一块昂贵的塑料。这个说法,就和当初有人如此批评三星一样。

苹果针对三星的诉讼是很细小的,小到一个slide unlock都可以成为诉讼要求赔偿,或是一个动作:点击一个app,打开链接进入另一个页面。

世纪诉讼可说是苹果针对每一个微细的地方,无孔不入的将三星连根拔起。事实上,三星获得了大量的媒体曝光率。




且看新闻:

該來的終於要來了嗎?不過第一個遭殃的對象,並不是廣大的致(ㄕㄢ)敬(ㄓㄞˋ)機,而是 Samsung 家一海票的手機、平板;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上週五前正式對 Samsung 提出告訴,說 Samsung 複製了 iPad / iPhone 的外觀跟介面,而涉及到的手機、平板包括了 Galaxy S 4GEpic 4GNexus S 以及 Galaxy Tab(七吋)。
該訴訟是在加州北郡法院提出,蘋果除了一票求償外,也要求禁止 Samsung 的相關產品在美販售,而這次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點,是說從文字上看來,針對使用者介面的部份,蘋果似乎更在意底層 Android OS 的部分,而不是上面蓋的 TouchWiz,也就是說,HTC,你再也不孤獨;以下為蘋果官方聲明稿節錄:
(Samsung)選擇複製蘋果的技術、使用者介面、創新的風格等,而非自行發展、創新相關的技術,或是一套 Samsung 自有的風格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等產品。

蘋果怒告 Samsung『複製 iPhone、iPa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早餐:蒜香義大利麵

 總是喜歡在我的藍色Ikea沙發上拍食物的美照。 因為這裡的藍色,和這裡的白色窗簾,早上透射進來的陽光,構成漂亮的背景。  下次我應該要換別的地方來拍食物照。 目前儘管工作恢復到疫情前的忙碌,我也還是煮三餐,能在家煮就在家吃。